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溃疡性结肠炎因反复发作,甚至终身不愈,是全球公认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全球患者已达500万至1000万,约四分之一的重症患者最终不得不切除结肠以缓解症状。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朱敏生教授团队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研究中,首次证实该疾病是由一种气单胞菌新亚种MTB感染所致。该菌通过分泌气溶素毒素,选择性破坏肠道巨噬细胞屏障,导致肠道对炎症高度敏感,从而诱发肠炎。这一发现为攻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论文于11月21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溃疡性结肠炎的显著特征是肠道黏膜屏障破坏,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肠黏膜破坏,目前还不清楚。
“如果能找到肠黏膜破坏的‘起始事件’,就有可能找到病因。”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大教授朱敏生介绍,团队通过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组织观察研究后发现,肠黏膜巨噬细胞屏障在炎症出现之前就已经缺失,这意味着巨噬细胞屏障破坏可能是诱发肠炎的“起始事件”。
随后,团队通过化学法清除动物的结肠巨噬细胞,发现动物并不发生肠炎,但结肠巨噬细胞轻度损伤后,动物发生严重的腹泻、便血、免疫学改变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这进一步证明巨噬细胞屏障破坏是肠黏膜破坏的“起始事件”,可导致肠炎敏感性显著提高。
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起始事件”?研究团队从溃疡性结肠炎粪菌中分离获得了产生溃疡性结肠气溶素的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理生化实验显示,这些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的一个新亚种,因它具有破坏巨噬细胞的特性,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巨噬细胞毒性气单胞菌Aeromonas sp MTB。
朱敏生介绍,该菌与其他气单胞菌不同的是,它具有独特的肠道定植能力,滥用抗生素、肠损伤物质可促进MTB在肠道内定植,一旦定植,极难清除。即使肠道看似完全恢复,仍持续潜伏在肠道中,在条件适合时可再次活跃增殖。这一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反复发作、长年不愈。
朱敏生表示,此次研究为未来诊断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靶点。MTB的发现,或为将来利用中和抗体疗法、杀菌疗法等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