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至国内前14%,山东建大信息学科群强在何处?

2025-11-21 17:40:5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记者11月21日获悉,山东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山东建大)日前发布消息,该校信息与智能学科群(以下简称“山东建大信息学科群”)主干学科软件工程位居全国第21位,进入全国前14%(前20%梯队),较2024年大幅跃升13位,居山东省内高校第2名;该校人工智能学科位列全球第191位,同样在山东省位列第2位。

近年来,该校构建起以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主干,数学一级学科及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网络安全、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方向为支撑的信息与智能学科群。该学科群以智能计算、智慧能源、智能建筑为发展主题,开展交叉协作和融合发展,学科实力快速提升。

推动科教融合,培养“懂建筑、会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练就一双“透视眼”,破解新能源产业的“疑难杂症”,是山东建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聂秀山教授团队的科研定位,也为该院在能源智慧运维和管控领域打开了一片天地。前不久,该团队拿下了山东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山东建大信息学科群中,聂秀山团队不是唯一的代表。近年来,这个学科群的众多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7项,省重大创新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80项……上述数据证明了该学科群超强的整体科研实力。

据山东建大研究生处、学科办主任张鹏介绍,山东建大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和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打造了“AI for Engineering(人工智能应用于工程)”交叉学科品牌。

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山东建大学生史善力成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泉江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史善力、陈泉江是该校学生的典型代表。

围绕信息与智能学科群建设,该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建造理念系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既懂土木建筑工程逻辑、又掌握人工智能和数据智能方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近三年来,该校研究生在国际顶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奖励70余项,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实践提升能力”的良性循环。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深造比例长期保持学校前列,为建筑、电力、能源等行业输送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坚守主战场,为土木建筑装上“AI引擎”

“学科群的交叉协作和融合发展为这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传统名校夯实了信息化、数字化底盘,安上了人工智能引擎。”山东建大学科办郑海超说。

面向国家“双碳”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等重大需求,该校坚持以信息与智能学科群为牵引,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持续赋能,推动学科体系由“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加速升级,逐步形成服务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山建名片”。

在“AI+建造”方向上,在校长于德湖带领下,山东建大率先布局智能建造领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与运维管理,打造了一批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智能建造已成为学校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和亮点品牌。

同时,依托信息与智能学科群,该校加快推进“AI+城市”“AI+能源”等交叉方向建设,支撑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治理和建筑能源精细化管理,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建筑能源管控等方面持续输出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带动土木、建筑、电气等专业群协同发展,初步形成“学科群—专业群—产业链”联动的良性格局。

山东建大副校长赵继龙表示,面向未来,他们将继续做强信息与智能学科群这一“新引擎”,放大学科赋能效应,不断提升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打造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科支撑。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