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博士工作站精准发力,校地企融合激活县域产业新动能

2025-11-21 20:09: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近日,随着“临洮科创研究院”正式揭牌,“谢小冬博士工作站”“冯喆玲博士工作站”同步授牌运行,甘肃省临洮县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两个定位精准、机制灵活的创新平台,正成为连接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桥梁,推动西部县域经济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型。

临洮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县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将校地企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临洮县强化科技支撑助力追赶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县科技局统筹项目资金、落实企业奖补,县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推进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形成“组织牵头、科技搭台、部门联动、企业受益”的工作格局。

为解决以往高校成果“转化难”与县域企业“创新难”的双重困境,临洮县探索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依托科创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当地企业与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渠道。

“过去企业想创新却摸不着门路,高校有技术却‘养在深闺’。”临洮县科技局局长张雨田介绍,今年以来,临洮县通过精准组织校企对接活动,已推动浆水益生菌发酵乳、新能源车用铝合金材料等5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其中,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筛选的GR3益生菌株,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仅用4个月,建成甘肃省首条浆水益生菌发酵乳生产线,实现了传统浆水资源的现代科技赋能。

博士工作站的设立,为高端人才“下沉”产业一线提供了实体支撑。谢小冬博士工作站聚焦生物医药与功能食品研发,与本地企业联合推进产品升级。甘肃省农科院专家团队针对丘陵山区中药材机械化采收难题,与甘肃洮河拖拉机制造公司协同攻关,成功研制5款专用收获装备,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

“博士和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还有前沿理念与资源网络。”甘肃新农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依托高校专家团队引入的超低温热泵技术,公司成功开发出适应-35℃环境的空气能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相关制造空白。

临洮县的校地企合作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与创新链。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技术,甘肃交铝新材料公司建成年产10万吨高强韧铝合金生产线,产品已进入蔚来汽车等企业供应链。在现代农业装备方面,省农科院与本土企业联合研发的药材精量播种机、收获机推广至200余亩示范基地,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千元。

“小平台之所以能撬动大资源,关键在于需求导向与机制协同。”目前全县已建成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中心县级示范站,累计开展校企对接活动11次,推动16项专利成果落地转化,有效促进了百合、紫斑牡丹等特色产业延链增效。

随着科创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进入实质化运营,临洮县正谋划新一轮支持举措,包括建设中试孵化基地、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吸引更多高校团队攻关产业共性难题等。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科技生态,让人才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让平台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沿哨所’。”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