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赣科创联动  吉安的好产业有了新升级

2025-11-21 22:25:0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从黄浦江畔到赣江之滨,一场跨越山海的科技协作正在吉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扎实推进。11月19日至21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庐山对话—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活动在江西吉安举行,上海高端人才走进产业一线,为当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把脉问诊,以科技创新精准赋能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从“面面俱到”到“靶向发力”

本次活动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江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吉安市科技局、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创启明星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采用“前期需求摸底—精准匹配专家—分组深入调研—集中座谈交流”的对接模式,推动科技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根据吉安市产业特色,12名专家兵分多路,前往井冈山国家级经开区、吉安国家级高新区、遂川县科技园、井冈山工业园等,现场考察戈弗雷科技、英佳电子、砺芯半导体等5家企业,围绕智能终端制造、教育信息化硬件、芯片设计等领域展开技术交流;深入吉安豫顺新材料、江西省坚基高新硅材料等4家企业生产车间,深入探讨硅微粉等电子材料研发进展和技术发展难题。

此次发布近100项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由吉安市科技局、江西省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系统收集整理,为“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的专家提供了精准对接指引,有效促进了沪赣两地产学研深度合作。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务实推动上海专家与江西企业双向奔赴,上海专家与吉安企业初步对接达成7项合作意向,为破解产业瓶颈开出了一系列“良方”。

科技赋能:从“制造工厂”到“创新工场”

在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上海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精准把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高频扬声器的材料瓶颈,并给出了具体的技术路径。”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感慨,这样的现场指导让他们跳出了长期依赖的“经验式”摸索,为企业突破技术天花板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富鸿金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场关于材料性能提升的讨论同样热烈。企业代表坦言,过去受限于理论支撑,研发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上海专家带来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前沿的研发理念与系统方法,让我们的创新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前瞻’。”富鸿金属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从车间里的生产线优化,到实验室的联合攻关,上海专家的智慧正深度嵌入江西制造业的肌理。两家企业的蜕变,是此次“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的生动缩影,也标志着江西产业正从承接制造的“工厂”,向孕育关键技术的“创新工场”加速跃迁。

长效机制: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11月20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与技术难题的座谈会在吉安召开,江西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胡华林主持会议。会上,吉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权全面介绍了吉安市情况与科技发展基础,表达了深化沪吉产业协同、实现互利共赢的诚挚意愿;上海市科委副局级干部谢文澜表示,此次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与实践价值。随后,吉安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体系、工作成效及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服务的多维需求。

座谈会上,上海专家结合调研实际,针对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把脉开方。企业代表争相发言,就生产经营中的具体技术难题寻求解决方案。现场气氛热烈,多项合作意向在思维碰撞中达成。

“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沪赣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科学家与当地点对点交流,同时推动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常态化。”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

江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上海科技资源与江西产业优势深度融合。

此次“上海高端人才江西行”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精准输送,更是一次创新理念的深度融合,为沪赣两地携手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共绘产业高水平发展新画卷写下了生动注脚。

(江西省科技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