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11月19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当日,2025中国慢阻肺病大会于北京召开。记者在大会记者会上了解到,我国已建立慢阻肺病的三级防控网络,解决基层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是慢阻肺病防控的重点。

慢阻肺病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核心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
“今年是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的开局之年。”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在记者会上说,2024年9月,慢阻肺病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正式基本公卫项目里,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个进入到基本公卫的慢性病,慢阻肺病防控已经达到国家政策的历史性高度。
杨汀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慢阻肺病的三级防控网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中心是国家慢性呼吸疾病技术牵头单位,并据此成立了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各省也都成立了各省级依托技术牵头单位的防治办公室,有些省下面还有地市级的防治办公室。
“但是,经过近一年对全国范围的调研发现,我国基层在慢阻肺病防控方面仍面临很多痛点、难点和堵点的问题。”杨汀介绍,比如药物问题,基层吸入药品种类少,更多的是急救药物,长期管理的药物基本没有;还有医保报销政策不一致,有些地方要求患者必须住院,有一次住院病历才能进行门诊慢病特病的报销,但慢阻肺病病人住院一次就提示他有重度急性加重了;同时,基层医生对于慢阻肺的管理相关知识还比较薄弱,难以主动筛查和发现患者等。
“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强基’。强基首先要强人,人得会看病,才能把慢阻肺病患者真正接得住、管得好。”杨汀告诉记者,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线上培训有约14万人报名,截至7月31日,共有9.9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完成全部课程,并拿到了培训证书。线下培训则推出了“强基计划”“星火计划”等,请呼吸专家到基层去出门诊、义诊、带教、查房、讲课授课等,让呼吸的专家跟基层全科大夫结成对子,进行“手把手”操作的培训。
(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