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等主办的“AI驱动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智慧之镜:人类与AI的相互启迪与未来塑造”为主题,来自脑科学、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分享交流。
“这种能够主动构建可检验理论模型、提出可证伪假说,并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和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身认知框架的智能,我们称之为‘发现式智能’。”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陈天桥在首届天桥脑科学研究院AI驱动科学研讨会(AIAS 2025)上提出了“发现式智能”理念。
论坛上,专家们对“发现式智能”理念进行了讨论。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刘铁岩表示,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孕育包括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在内的智能引擎,而增强后的智能反过来加速科学进程。“我们正站在突破碳基人类智能极限的关键节点。未来的图景将是人机协同发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合力将持续推动这一良性循环,引领我们走向对宇宙更深刻的认知。”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吴思说:“发现式智能的提出非常及时,如果AI只是机械地替代某些功能,那它的价值就太有限了。AI应在发现新知识、推动科学发展上对人类有所帮助。”

在圆桌讨论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李国齐表示,人脑能效比当前GPU高约10个数量级,这种优势来源于大脑内在结构。现在人们有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先进的大脑探测仪器、强大的计算和仿真建模工具,使这条路径有望成为可被验证的现实。
陆军军医大学脑科学研究室主任、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学术主任谌小维教授说,发现式智能的概念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构建AI的长期记忆系统,最需要借鉴的是大脑皮层和海马的互动机制,AI要像人类一样,从一开始就主动与世界互动,在互动中去记忆、探索和发现。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清源研究院院长张少霆说,AI的价值可能不只是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提出问题。“发现式智能的关键在于提出可证伪的假说,而不是单纯预测结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AI如果具备提问能力,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新的发现。”张少霆说。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