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阳光和捕食,深海珊瑚的“神仙内循环”之谜被破解

2025-11-24 10:23:2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陈柔汐

在伸手不见五指、低温高压且食物匮乏的深海,珊瑚如何构筑起生机勃勃的“秘密花园”?这个困扰学界多年的深海生存谜题,终于有了答案。11月2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发表重磅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揭示了伪交替深海黑珊瑚的生存智慧——它们依赖体内一套高效、稳定且功能互补的“共生系统”完美适应极端深海环境。

“体外研究模型”解锁共生密码

提起珊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浅海海域色彩斑斓的珊瑚礁。这些浅海珊瑚的“生存法宝”早已为人熟知——体内共生的虫黄藻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宿主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形成“珊瑚—虫黄藻”的高效共生体系。这一经典共生模式,也成为学界理解珊瑚生存机制的基础认知。

但深海环境却完全颠覆了这一认知前提。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阳光几乎无法穿透,虫黄藻的光合作用根本无从谈起。更严苛的是,这里常年维持低温(通常低于4℃)、高压(每加深10米增加1个大气压)状态,上层海水飘落的“海雪”(海洋生物碎屑)等有机物极其稀少,仅靠捡“残羹剩饭”难以支撑珊瑚的生长繁衍,更遑论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

“深海珊瑚既不能像浅海同类那样依赖光合作用,又缺乏充足的外源食物,却能长期存活并形成群落,这本身就与经典的珊瑚生存理论相悖。”研究团队成员、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亮介绍,这一“生存悖论”背后,必然存在一种未被发现的特殊适应机制。此前有研究推测深海珊瑚可能依赖体内微生物生存,但微生物与宿主如何分工协作、构建稳定体系,始终是未解之谜。

为破解这一悖论,团队跳出传统海洋生物学单一分析框架,构建了融合多学科技术的“宿主—共生菌”全链条分析体系。不同于传统研究仅关注单一微生物或宿主基因,该团队构建了涵盖宿主基因组、共生菌组成与多样性、优势共生菌基因组、空间定位、转录活性的全维度分析体系,为精准解析共生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以伪交替深海黑珊瑚为基础的‘研究模型’”。研究团队孟亮介绍,团队对来自南海与西太平洋跨不同水深与地理区域的14个样本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原位杂交链式反应(HCR)等技术,首次清晰勾勒出共生菌在珊瑚体内的分布图谱和功能分工。与传统认知中“杂乱无章的微生物聚居”不同,深海珊瑚体内的共生菌呈现出“精简高效、分工明确”的模块化特征,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功能小队”,共同构建起珊瑚的生存保障体系。

“神仙队友”的精准分工图谱

研究团队对深海伪交替黑珊瑚体内的4种核心共生菌进行基因组测序与功能解析,重建了这4种共生菌的高质量基因组草图,进而揭开了该共生体系的运作奥秘——珊瑚体内的“神仙队友”虽成员不多,却个个是精英,各司其职,形成了覆盖营养供给、解毒、防御、稳态维持的全链条服务:

首席营养师是氨氧化古菌。作为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能量制造+废物处理”的双重职责。珊瑚代谢产生的氨对自身具有毒性,而氨氧化古菌能高效氧化氨,同时以此为能量驱动有机碳、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直接供给宿主使用,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闭环。

金牌保健师是Ca.Bathybacter bathypathes。这是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新共生菌群,堪称珊瑚的“健康管家”。它能合成血红素、硫辛酸等关键活性物质,既为宿主补充营养,又能增强珊瑚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抵御深海环境中的氧化损伤。

双重保镖是两种柔膜菌。深海并非“无菌净土”,病毒等病原体无处不在。珊瑚体内的两种柔膜菌(Ca.Bathyplasma bathypathes和Ca.Thalassoplasma bathypathes)进化出了精准的防御机制:一种携带Ⅱ型CRISPR/Cas系统,另一种拥有3种限制—修饰(R-M)系统,二者协同构筑起“双重防火墙”,有效抵御病毒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共生菌并非随机聚集,而是高度集中在珊瑚的中胶层。“中胶层的通透性和富含变形细胞的结构,为共生体系提供了完美的‘运作平台’。”孟亮解释,这里既能实现营养物质的双向扩散,又能为共生菌提供安全微环境,让多种功能在同一空间高效协同。

免疫调控的“动态平衡术”

学界始终有一个疑问:对于体内寄生着的大量微生物,珊瑚为何不将它们当作“入侵者”清除?这背后,正是珊瑚独特的“免疫智慧”,维系着共生体系的稳定运行。

团队通过分子机制解析,构建了宿主调控共生菌稳态的“动态平衡模型”。研究发现,珊瑚的内/外胚层细胞会通过TLR13等模式识别受体,像“监控探头”一样实时监测共生菌的数量和状态。当菌群数量过多时,受体就会通过MyD88接头蛋白激活信号通路,诱导TNF-α等因子表达,招募中胶层的变形细胞对多余细菌进行“可控吞噬”——不仅能清除过量菌群,还能将其消化转化为营养物质,实现“清理+回收”双重效果。此外,C型凝集素、清道夫受体等还会参与精细调控,确保菌群数量始终维持在最优水平。

“这种‘适度调控而非彻底清除’的免疫策略,是共生体系长期稳定的核心保障。”孟亮说,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深海珊瑚与共生菌的“和谐共处”分子逻辑,阐明了营养供给、氨解毒、抗氧化、病毒防御、免疫稳态多重功能耦合的分子逻辑,为理解深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评估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潜力及生态系统韧性提供了理论框架,将助力深海生物多样性评估和深海生物功能基因资源的挖掘。

(受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