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高宗军 杨可欣
“由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和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益生817肉鸡’成功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11月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817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山东省农科院原党委副书记、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畜牧分团团长、省畜牧协会秘书长逯岩研究员表示,这是我国肉鸡种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817肉鸡实现了从“制种技术”到“国审品种”的跨越。

据了解,为解决“扒鸡”“烧鸡”等原料鸡供应短缺、缺乏专门化品种的困境,1988年山东省农科院家禽所逯岩研究团队培育出适宜扒鸡生产加工的小型肉鸡新品种。该品种以确定配套模式的日期8月17日来命名,817肉鸡由此诞生。817肉鸡制种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性整合现有商业化品种资源,培育出兼具生长效率高、适应性强、性价比优的817肉鸡,为我国肉鸡产业开辟了特色发展路径。
“肉鸡育种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产出,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产业。”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赵桂苹说,“益生817肉鸡”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对我国小型白羽肉鸡产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吴家强表示,817肉鸡不仅成功破解了该省扒鸡、烧鸡等特色禽肉加工的“鸡源之困”,更丰富了我国肉鸡产业的品种结构,也是科研单位与育种企业深度携手、联合培育的优良品种。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生股份”)便是吴家强提到的育种企业。“有了国审的‘身份证’,我们将发挥公司疫病净化体系及管理团队的优势,在保证生产性能优秀的同时,做好种源鸡白痢、禽白血病等垂直传播疾病的净化,为客户提供‘健康、干净、优质、高效’的种源。”益生股份副总裁郝文建说。
科研单位与育种企业的深度携手也为817肉鸡打开了市场。据了解,817肉鸡已发展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三大主导品种类型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817肉鸡出栏24.7亿只,占肉鸡出栏量的17.2%,山东省817肉鸡养殖量约占全国的40%。
一个品种,为何历经40载仍保持着竞争力?山东省农科院家禽所研究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曹顶国给出答案:这是由817肉鸡制种模式的先进性决定的。
据了解,817肉鸡是以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为父本,高产褐壳蛋鸡商品代为母本的杂交制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性整合现有商业化品种资源,能够利用全球最先进成果,实现更新迭代。”逯岩表示。
成果好不好,市场说了算。据郝文建透露,“益生817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在短短几个月内已推广40万套,市场反响很好。
“该品种成本低、生长快、肉质优,不但适合扒鸡、烧鸡等中式产品,也适合炸鸡、烤鸡等西式产品。”森盛(山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郭明钊表示,“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农户提供土地,存栏量6万—10万只,年出栏超过35万—60万只,在不雇工的条件下就可实现年盈利30万—50万元。”
“有效益,有市场,老百姓认可,品种才有生命力。”逯岩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