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应急20天

2025-11-27 15:19: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张国航 任昕宇 毛凌野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一道裂纹能“闯多大祸”?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不以为意。可是,当裂纹出现在载人飞船上呢?

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即将踏上归途之际,飞船返回舱舷窗上的一道细微裂纹,让人们的心悬了起来。正是这道裂纹,导致返回任务被迫推迟。

接下来20天里,从神舟二十号飞船延迟返回,到航天员乘组改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再到神舟二十二号应急发射,中国航天人在全世界关注下,完成了一次教科书般的“太空应急”任务。近日,记者从中国空间站和神舟飞船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任务中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一时间破解裂纹之谜

对舷窗裂纹进行成因溯源与安全性评估,是这场攻坚战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五院神舟团队和空间站团队协调在轨航天员乘组,对裂纹形状进行多角度拍摄记录,并且迅速规划空间站机械臂操作方案,对舱外情况开展拍摄,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撞击痕迹。

数据传回后,五院团队联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判读裂痕照片,研判损伤程度与可能诱因。同时,他们利用同款舷窗开展实验,模拟空间碎片撞击,实现在轨裂痕复现。

为了深入评估、加快进度,他们主动分组、高效联动。一方面翻查复核历史仿真数据、夯实分析基础;另一方面新增专项场景,重点测算受损舷窗在再入大气层时能否承受高温高压的考验,让风险量化分析、处置方案等分析不断向纵深推进,很快形成翔实的评估报告与应急预案。

虽然是首次遇到此类问题,但五院凭借丰富的研制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裂纹评估任务,为工程总体开展决策以及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护送航天员快速回家

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任务前,五院本已按计划全面做好护航各项准备,飞船回收试验队也已在前方奋战多日。任务推迟的消息传来,五院第一时间就人员和资源调配等作出部署,并开展深入动员。

根据应急预案和措施,神舟二十一号返回任务于11月14日开展,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送回地球。面对紧张的任务节点,五院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飞船回收试验队紧盯故障风险,精心制定并调整多种处置预案,优化流程、完善细节并开展多次推演,与各相关系统开展技术协调和对接,严慎细实开展演练,务求万无一失。

按照原定飞行计划,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将通过由地面计算离轨控制制动参数改为由船上计算机自主更新计算,首次采用5圈改3圈的快速返回方案。因任务调整,该方案实施时间被大大提前。神舟团队和飞控人员抓紧开展多轮复核复算,包括方案正确性复查、飞行程序合理性复查、算法逻辑正确性复查、自主计算结果有效性确认,以及调整后故障预案的复查等,确保飞船归途尽在掌握。

11月1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全程耗时不到5.5小时,相较此前返回任务节省了3个多小时,神舟飞船首次3圈自主快速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决胜首次应急发射

按照工程总体的部署,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作为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应急救援飞船,于11月25日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应急发射任务。

通常两艘神舟飞船发射间隔在半年左右,而此次间隔不到一个月,这么短时间内要完成飞船快速发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早有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按照“发一备一”应急模式,神舟二十一号、神舟二十二号两艘飞船在发射场的总装测试工作一直同步推进,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后,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自10月31日开始在发射场待命。

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任务推迟后,五院神舟飞船发射场试验队立即调动起来——部分人员留守在发射场,抓紧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人员紧急返京,全力投入到舷窗裂纹地面试验与仿真分析中,确定应急方案后又马不停蹄回到酒泉;此前已经撤离发射场的试验队员则迅速集结再次进场。大家无缝衔接、团结奋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力托举此次飞行任务如期取得圆满成功。

在发射成功的大红屏前,神舟飞船总指挥何宇表示:“飞船表现得很好,我的团队也表现得很好,我们经受住了这次任务的考验。”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