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重现科学家风骨  重庆大学原创话剧《何鲁》亮相国家大剧院

2025-11-28 20:08: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灯光渐暗,万籁俱寂。轻柔的追光下,一位老人正伏案工作,那人正是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何鲁。11月27日,由重庆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何鲁》,作为第十八届“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在国家大剧院的台湖剧场上演,穿越时空展现何鲁先生的科学家精神。

“这部剧将厚重的历史叙事、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人物传记剧的线性叙事,用充满现代感的舞台语汇,让一位科学家的风骨穿越时空,与今天的年轻人实现真正的情感对话。”该剧策划人重庆大学档案馆馆长杨艳介绍,何鲁先后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首任院长和第五任校长,是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他在重庆大学度过了20载春秋,为重庆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话剧《何鲁》通过双时空叙事结构,串联起他青年时期负笈法兰西、成为首位在法获得科学硕士的中国人、拓荒高等数学教育、创校兴学、编写教材、提携后学严济慈、举荐华罗庚等关键人生片段。

该剧目获得了“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首批重点推介剧目等多项荣誉。

剧情的张力,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层层铺展。舞台上极富巧思的“X”形符号化装置与LED动态影像巧妙配合——当老年何鲁与林芳菲谈及留法岁月时,舞台一侧瞬间亮起,年轻的何鲁正意气风发地踏上法兰西的土地……写意的美学让多时空流畅转换,也将观众的情感紧紧系于人物命运的每一次跌宕。

据介绍,该剧的演职人员由28名学生组成,他们分别来自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6个学院10余个专业,涵盖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创新。”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表示,《何鲁》话剧的创排演出,是重庆大学美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个缩影,通过“挖掘校史—创排剧目—传播精神—反哺育人”的美育生态,这出由青春演绎的“好戏”,真正实现了“舞台即课堂、演出即育人”。它不仅定格于国家大剧院的夜晚,更将内化为一代代学子的精神底色,伴随他们去描绘各自的人生风景。

专程前来观剧的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学生王嫣然感慨:“我原本以为‘科学家精神’是个很宏大的词,但这部剧让我看到它背后如此真实、承载着时代重量的选择。何鲁在法国放弃博士学位毅然回国的片段,对我触动特别大,那是一种超越个人前程的、更高级的追求。”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