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将深度赋能农业发展

2025-11-28 22:35: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姜靖

“‘十五五’时期,应进一步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突破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努力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现代农业新图景。”28日,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说,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罗锡文带领团队在广东增城启动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建设,2021年无人农场种植的优质丝苗米“十九香”亩产达到662.29公斤,比当地的平均产量增加32%。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相比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不再仅仅追求操作的精确性,更强调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来实现生产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从无人农场到少人化生产,智慧农业正在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此背景下,要让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开启智慧农业时代,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他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之路,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这就需要一系列农业工程的助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教授、江苏大学教授陈学庚重点介绍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水肥一体化、虫情智能监测、棉花机械采收及林果生产专用机械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他强调,智能化、无人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机农艺融合、标准果园建设、规模化经营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关键路径。

本次年会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聚焦“AI 赋能农业工程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了二十余位院士、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安排了23个分会场,500余场专题报告,以及二百余个论文墙报展示、十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二十多种期刊风采展。

为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该学会组织开展了“十五五”农业工程领域十大前沿科技热点问题研究。由秘书处和学术工作委员会牵头,征集各专业委员会和学报编委会意见,经院士专家筛选,研究确定了“面向‘十五五’农业工程领域十大前沿科技热点问题”:农业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农业智能装备与自主精准作业技术、农业跨尺度多模态多场景信息智能感知与表征技术、数字孪生与智慧农牧渔场系统、AI驱动的生态协同灌溉与养分精准管控、农艺农机融合的土壤-机械-作物耦合系统互作机制、食物多元化高效生产与生物制造技术、新能源及混合动力机械与技术装备、生物质高值转化与品位再造技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