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圈点|国际团队发布重磅报告称: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

2025-10-16 01:01: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根据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报告称,随着全球变暖突破1.5℃的临界阈值,世界正迅速逼近一系列灾难性临界点,其中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首个显著标志。这意味着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气候现实”,即地球多个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报告警告称,目前全球气温已上升约1.4℃,而温水珊瑚礁的热临界点中心估计为1.2℃,范围在1℃至1.5℃之间,这意味着它们已实质性地跨越了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即便能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珊瑚礁也几乎确定(超过99%概率)将大面积消失。而这一生态系统支撑着近10亿人的生计以及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同时,人们正站在更多临界点的边缘: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不可逆融化将导致海平面长期上升;亚马孙雨林因气候变化与森林砍伐的双重压力,可能在升温达1.5℃时开始大面积枯死,影响超过一亿依赖其资源的人群;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则面临在升温低于2℃时崩溃的风险,这将扰乱全球气候模式,导致西北欧冬季更寒冷、西非和印度季风减弱,并威胁全球农业产量与粮食安全。这些系统一旦越过临界点,其变化将是突然、剧烈且不可逆的,而当前国际治理体系和气候协议并未为此类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这一紧迫局势,报告强调,避免最严重后果的关键在于立即采取前所未有的紧急行动。每一度升温,每一年停留在高温状态,都会显著增加触发更多临界点的风险。因此,减排必须加速,同时扩大可持续的二氧化碳去除规模,以实现快速降温。

报告也提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出路:通过触发“积极的临界点”,推动社会技术系统的自我强化转型。近年来,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和热泵等绿色技术的普及已显示出积极迹象。这种变革不限于能源领域,在农业、交通、城市和森林管理等相互关联的系统中,若能实施协调政策,便可引发连锁式的积极转变。

此外,社会态度的转变也在加速:公众对气候危机的担忧持续上升,少数先行者的行动足以带动更广泛群体的行为改变。生态系统恢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推广等,同样可触发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正向反馈循环。

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分会首席科学顾问迈克·巴雷特博士表示,温水珊瑚礁的崩溃是警钟,若不立即采取果断行动,亚马孙、冰盖和洋流的丧失将带来真正灾难性的全球后果。然而,解决方案依然可及。各国必须展现政治勇气,以公平、包容的方式推动变革,确保转型过程惠及所有人。

总编辑圈点

这则消息实在令人心情沉重。温水珊瑚礁的挽歌犹在耳畔,各类警钟也已经在各地敲响。那些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正在气候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中发出红色预警,也在发出求救信号。我们已经站在临界点上,一些美景将永远消逝,一些生物将再不得见,好在为时犹未晚,我们仍有机会挽大厦之将倾。人类需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达成共识,立即行动,用智慧和勇气,用绿色发展方式,为自己谋一个稳定宜居的未来。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