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胡定坤
日前,荷兰经济事务部宣布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对总部位于奈梅亨的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进行干预,未经荷兰政府明确许可,禁止该企业在一年内转移公司资产、解雇现有高管或作出其他决定。与此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作出裁定,解除安世半导体中国籍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外籍高管临时担任。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主要用于欧洲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是全球最大的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简单计算机芯片制造商之一。荷兰政府声称,该企业存在“严重的管理缺陷”,此次干预旨在防止其产品的供应中断,从而保护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
巧合的是,在荷兰出手之前,安世半导体刚刚被美国制裁。今年9月底,美国宣布对受制裁中国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而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就在美国“实体清单”之中。面对媒体对美国角色的猜测,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专门表示,美国并未参与其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决定,时机“纯属巧合”。
但事实并非如此。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最新公布的法庭文件明确写到:今年6月,荷兰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国家安全与防扩散局举行会晤。美方认为“该公司(安世半导体)首席执行官仍由一名中国股东掌舵,这本身就存在问题”,首席执行官必须更换才能获得“实体清单”豁免资格。会晤纪要还指出,对美国来说“撤资需要时间,可以理解”。这表明美方的最终目标很可能是迫使中资撤出安世半导体。
法庭文件显示,所谓安世半导体的“管理缺陷”,主要指其未能配合荷兰政府作出变革,以避免受到美国制裁影响。据统计,文件中与“50%规则”相关的表述出现近20次,其中甚至提到“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导致提前实施50%规则”,致使荷兰政府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推出相关政令。
按照美方的要求,安世半导体不能由中国人担任首席执行官,甚至未来要让中资撤出。对一个中资企业来说,这种“去中国化”的“变革”,无疑是无理的、荒谬的,更是不可接受的。更重要的事实,是美国不断滥施制裁导致安世半导体的正常运营或受影响,进而威胁了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荷兰政府不仅没有公开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反而直接施压、干预中资企业,以满足美方的无理要求,这本身就是找错了“肇事方”。
荷兰政府此举既是对中资企业正当利益的侵犯,更是对自身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的伤害。科技投资资讯平台“塞拉里集团”发表文章称,安世半导体事件将成为未来数年的先例和警示,表明即使是在稳定、法治和司法管辖区进行的既有投资,也可能在地缘政治风向转变时被“扣押”。一位名为“Bixbeat”的用户在红迪(Reddit)论坛则对此评论说:“作为一名荷兰公民,我对这一举动一点也不兴奋……我们的国际声誉就此一蹶不振。”
在世界各国紧密相连的今天,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个别国家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损害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荷兰政府应该顺潮而动,尽快纠正对中资企业的过度干预,更要有勇气对要求遏制中国的无理操弄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