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美国多所名校的医学院相继宣布,退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进行的世界大学及专业排名。美国媒体随即发布文章指出,该排名一直压制着美国高等教育,称该排名是“暴政”,呼吁更多美国高校以退出排名的行动来改变这种局面。
一种行为、两种评价,美媒“双标”有失体面
-
-
近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通过博客文章爆料,2022年9月俄德之间的“北溪”天然气管线被人为破坏的“罪魁祸首”是美国当局。这篇有可信来源的文章详细揭露了美国政府决策和实施炸毁北溪线的幕后细节。
面对美国霸权,高喊自主的欧洲哑了
-
-
5月18日的定期例会上,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稀释后向海洋排放的计划。此前,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制定了将核污染水过滤并经海水稀释后排放入海的基本方针,东京电力公司制定相应具体方案,报送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审查。
核废排放,该讨论科学与安全问题
-
-
近十年来,慕尼黑工业大学前常务副校长孟立秋教授通过兼任芬兰阿尔托大学的校董,见证了这所基金大学的成长过程。近日,围绕欧洲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孟立秋教授,谨以问答形式分享她的观察和评论。
从基金大学成长看欧洲研究型大学转型
-
-
背负“勾连中国”的罪名两年之后,华裔教授陈刚被美国政府撤销了莫须有的指控。
文明的风向,不是“用问题解决问题”
-
-
对真正的科学家而言,也许个人的压抑尚可忍耐,但坐看科学与理性蒙羞,这股愤怒,终将喷薄而出。
科学的反击,开始爆发
-
-
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能达到怎样的疯狂?答案是,直至现实世界之外。
将霸权延伸到虚拟世界的企图值得警惕
-
-
随着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数字资源、数字科技、数字经济等正成为国家竞争的新前线。因此,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数据领域进行战略博弈,以图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快相关布局,顺利通过了首部数据保护法律——《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安法)。
从国家总体安全观视角看我国《数据安全法》发布
-
-
2019年3月2日清晨,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圣彼得堡科学中心主任、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列斯·阿尔费罗夫院士逝世的噩耗震惊了我,一时悲从中来,泪眼婆娑。这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居功至伟,科学精神严谨的大科学家的件件往事浮现于眼前。
我与阿尔费罗夫院士
-
-
免疫,是一场不让所有人掉队的赛跑。现在远远还未完赛,个别国家却表现得越来越扭曲:一面自己疯狂囤积疫苗,对急需疫苗的国家口惠而实不至;一面又抓住机会炒作疫情,抹黑其他国家援助疫苗的有效性。
抹黑疫苗背后是“涉华必黑”的扭曲心态
-
-
近几天的国际新闻,连起来读才有意思。4月5日,日本首相菅义伟称将就气候问题敦促中国负起责任;4月9日,日本政府初步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4月12日,俄罗斯科学家宣称已开发测试一种经济安全的混合核反应堆;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核废水……
受害者变施害者 日本福岛“后遗症”有救吗?|国际科技论坛
-
-
从美国自疫情发生以来种种荒腔走板的表现中不难发现:在美国,政治从始至终绑架着科学。
美国,别再用政治绑架科学了
-
-
如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在给世界经济释放一个重要积极信号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职业人士特别为之一振。
中国提振了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信心
-
-
十九年前,联合国主导制定的一项重大文件正在酝酿发布。几天后的11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根据第IV委员会的报告,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方典范
-
-
变局之下,个人、家庭、组织,无不需要在转折的动荡中认知并寻找新的定位。20世纪初如此,今天亦如此,诺奖亦如此。
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年诺奖
-
-
93年前,地球上最聪慧的数十人齐聚布鲁塞尔,围绕世上最终极宏大的几个问题,展开激辩。其盛况仿佛《雅典学派》再现。可以想象,当时的诺奖评审应很是烦恼:在众多贡献卓越的殿堂级巨星中,该把奖项给谁而不被舆论攻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