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6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布《人胚胎干细胞》标准,这是中国乃至国际首个针对胚胎干细胞的产品标准。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落地,细胞有望成为“活药品”
-
-
当地时间2月25日,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成为本届大会最热门话题。
中国造5G无人船“驶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
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风起云涌之类的说法,近几年已是老生常谈。为何称其为浪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并向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渗透,此为表现之一。另一不可忽略的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发展战略,并将其视作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福祉、国家安全的重要筹码。
这些国家都在“押注”人工智能
-
-
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近日发表的一份气候研究报告,英国及德国联合团队称:为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气候目标,各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使用,推动退耕还林并增加土地的碳汇能力,不过,目前这一过程的进展并不理想,速度仍非常缓慢。
科学家呼吁:优化全球土地管理应对气候变化
-
-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受到地核内液态铁的运动影响,地磁北极正不断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偏移,而且移动速度非常之快。地磁北极的快速移动迫使科学家不得不紧急更新世界地磁场模型,近日,新模型已经更新完成。
地磁逆转是地球太“任性”?
-
-
尽管还没有证据显示鹿的朊病毒毒株可感染人类,但也不完全排除人类对鹿肉的大量消耗而出现感染这种疾病的个别事件。
“僵尸鹿”病感染人的几率非常低
-
-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碳汇归功于不足140年的“年轻”森林而非热带雨林。这表明,中国等国的植树造林活动对固碳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等国植树造林对全球固碳贡献大
-
-
施普林格·自然18日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科研人员数据管理和数据分享习惯的报告。报告显示,有93%的科研人员曾制定过数据管理计划(DMP),但频率差别很大,仅有58%的科研人员在一半或多于一半的科研项目中会制定DMP,这低于另一调查所显示的70%的全球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多数中国科研人员认同数据分享
-
-
18日,世界卫生组织2019—2020年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推荐会在北京开幕。
每年流感致全球几十万人死亡
-
-
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
-
-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近日针对智能手机和音频播放器等个人音频设备联合发布一项新标准,旨在提高这些设备对听力的安全性,减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长时间使用它们而伤害听力的风险。
两大国际组织发布预防听力损失新标准
-
-
2012年,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了CEPC计划。然而,计划甫一提出,就在科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大型环形对撞机:中国CEPC“对撞”欧洲FCC
-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2日介绍了一项最新研究称,卫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世界比20年前变得更绿,中国和印度在全球绿化方面的贡献最大。自2000年以来,全球绿叶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国和印度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增长。
NASA卫星数据:世界比20年前更绿
-
-
基因编辑领域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格局再起风云。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月8日发布的文件,美国加州大学于2013年3月申请的CRISPR-Cas9基础专利(专利申请号US13/842,859)将获授权。正式的专利证书将在大约6到8周内发放。
加州大学将获授权,CRISPR专利大战硝烟再起
-
-
2月5日,是农历2019年春节的第一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表示:“全球超过10亿人在庆祝猪年的到来,特别是在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地区——亚洲(2017年生猪生产量占全球的57.6%)。但同时致命的非洲猪瘟(ASF)病毒也在继续大批地毁灭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生猪。”
中国有能力控制非洲猪瘟疫情
-
-
2019年仅仅开始一个月,极端天气已席卷全球多国,甚至打破多项历史纪录。美国中西部经历罕见风寒,澳大利亚遭受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再次引发广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