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国家水网加快构建
来源: 综合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央视网
编辑: 冷媚
2023-04-06 13:02:52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这是继2022年经补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将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4月4日10点,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位于天津河北区的新开河耳闸开启,引滦水进入京杭大运河天津市中心城区段;此前,北运河水和天津本地水汇合,与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至此,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潘庄引黄、官厅水库、岳城水库、引滦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


2023年3月28日,山东德州,俯瞰潘庄引黄干渠周家寨溢水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受益广泛,是活态遗产。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

此次补水综合考虑各补水水源条件,结合沿线春灌需求,自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较2022年提前了一个半月,计划5月底完成,并根据水源来水情况尽量延长全线贯通时长。计划补水水量4.65亿立方米,其中用于置换沿线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水量约2.08亿立方米,置换河北邢台、沧州、衡水,天津静海、滨海新区等地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灌溉水源,预计置换灌溉面积约99万亩。>>详情

重大水利工程刷新进度条 国家水网加快构建

近期,各地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在推进水网规划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3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三坝水库工程在大邑县正式开工建设。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是2023年水利部重点推进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三坝水库建成后可进一步优化调配水资源,解决成都市大邑县东南集中区缺水等问题。

3月27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第三台机组(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大藤峡工程是珠江流域控制性枢纽,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重要节点,在提高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2022年,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3.8%,迈上万亿元台阶。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

水利部表示,2023年,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详情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什么是国家水网?今年国家水网建设将如何推进?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根据水利管理权限和分级管理要求,国家水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国家骨干网主要解决国家水资源宏观调配和流域防洪减灾问题,构建互联互通、多源互补、蓄泄兼筹的水网体系。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战略研究一处处长李云玲介绍,省、市、县级的这种水网,主要是依托国家水网和上一级水网的调控,以行政区为单元,来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主要解决区域层面供水、防洪、灌溉、水生态环境的水利服务保障问题。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李明说,今年,将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并启动先期实施工程的可研工作,抓好今年重点推进的66项重大工程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其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能开尽开、能开早开。>>详情

2023年4月5日,山东聊城,京杭大运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阅读延伸:京杭大运河再次“光彩夺目”

中国的知名景点之一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航线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航道,大约是苏伊士运河长度的9倍。由于它连接了北京和杭州,因此中国人将其称为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曾是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直到19世纪,大运河才逐渐被公路和铁路取代。在属于它的时代,大运河孕育出数十座新城市,推动了一些城市的腾飞,尤其是苏州和杭州。

今天,虽然它仍然贯穿南北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但它已经不复“昔日荣光”,特别是在北部有许多阻塞或无法通航的部分。但在南方,它被开发用于旅游,尽显其作为中国古代能比肩长城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的风采。但与长城不同,它并不是为了分隔和保护领土而建造,恰恰相反,它曾是连接南北的中枢命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