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回顾(3月9日—3月15日)

2020-03-15 15:12: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一周之“首”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首次“现身”……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团队获悉,他们和美国波士顿学院汪自强教授等合作,首次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中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发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为最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期焦点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一名遗传失明症患者成为接受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人体试验的第一人。这是科学家首次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遗传性眼病——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此试验旨在测试该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导致LCA10的基因突变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期争鸣

有史以来最小恐龙引发争议

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位置刊登了中美加科学家团队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最小的恐龙(广义恐龙包括鸟类)。这一发现被认为对理解恐龙与古鸟类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动物的形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消息公布后,有科学家对这一结果表示质疑,认为这可能并不是恐龙。

观点论场 

大型生态系统崩溃可能只需几十年

在一项最新建模研究中,英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对4个陆地、25个海洋、13个淡水生态系统数据分析并模拟后发现:大型脆弱生态系统的崩溃一旦触发,过程可能只需几十年!

技术刷新  

生物传感软贴片可全面监测生命体征

美国科学家团队介绍了一种软体生物传感器贴片,可以贴在重症婴儿或儿童的皮肤上,全面监测生命体征和其他方面的信息。而且在当前已有的监测功能基础上,还能提供额外的健康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前沿探索

暗物质相关轴子质量搜索范围缩小

轴子(axion)被认为是暗物质粒子的有力候选者,尽管其目前“芳踪杳然”,但物理学家正不断缩小其质量范围。而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称,在介于2.81—3.31μeV(1μeV=百万分之一电子伏特)的质量范围之间,未发现轴子的迹象。

地球月球氧同位素组成不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球样本经图像分析后,科学家认为二者的氧同位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但美国行星科学家通过最新高精度测量发现,地球和月球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而这一发现可能挑战了目前人类对月球形成方式的理解。

奇观轶闻 

超高温系外行星上会下“铁雨”

科学家在超高温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了其可能会下“铁雨”的信号。对铁谱线和行星昼夜交替的观测表明,这颗系外行星的背阳面会出现“凝铁成雨”的极端景象,其为研究系外行星的极端气候和化学特征创造了理想环境。  

责任编辑: 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