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乔彩凤 王宏雄
“十一”假期,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城区渭河生态廊道还成为了当地新晋“网红”打卡地,前来散步、健身、骑行、亲子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渭河为核心,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俯瞰渭源县城区,一幅幸福河湖与产城融合同频共振、城区发展“城河共生”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渭源县立足渭河源头水资源和水生态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上游生态系统治理,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
优化资源配置,共筑生态之美
黄河流域渭源县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廊道建设、渭源县渭河沿线生态修复、渭源县城东区生态绿地提升、城市重点道路绿化提升改造……依托一批生态领域的重大项目,近年来,渭源县共建成沿河观光旅游长廊23公里、文化展示节点5个、生态公园4处,综合绿地面积约为46006平方米(综合绿地率达到75%)。这一番脱胎换骨的蜕变,全面擦亮绿色底色,渭河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2023年,渭河渭源段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县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咱们渭源县城这几年建设得越来越好了,这条河道被改造后,不仅变得整洁了,而且更加美观了。我经常带着家里人和小孩儿来这里散步,这里不仅有花花草草,还有健身器材,是个散步休闲的好地方。”市民陈女士和同伴们对县城变化很感慨。
如今,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乡村、景区,它们连线成网,成为沿河保障生态、绽放美丽、承载福祉、寄托乡愁的美丽风景线,展示河湖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内涵,为全县发展“一核七星”乡村旅游注入了勃勃生机。
同时,随着渭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实施,该县县城观赏游憩、自然科普、临水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展。“我喜欢渭河沿岸的规划设计,绿草如茵,树木葱郁,非常适合亲子游玩,很高兴家门口就能有这样一个休闲的去处。”经常带着老人孩子散步的市民左女士说,这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促进产城共融,共绘幸福图景
秋风送爽,果蔬飘香。时下,走进定西市渭源县路园镇高原夏菜核心区示范基地,鲜红的辣椒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依托水资源优势,合理谋划布局,在路园镇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引进渭源县裕兴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群众统一开展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全镇建成设施蔬菜大棚800余座,全产业链产值达2亿元。
当地产城共融的案例还不止于此。国庆“黄金周”,渭源县渭河源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各地游客齐聚美丽的渭河源头,欣赏满山的红叶、聆听动人“花儿”、体验舒适的民宿、参与精彩的活动,各景点“人气爆棚”,繁荣活跃的假日市场,映照出一幅活力四射的经济图景。
近年来,渭源坚持“以水定产”,加快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节水产业,鼓励支持沿岸群众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现代农业、花卉产业、乡村旅游等,形成“连乡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让群众实现“掬水而用、临水而憩、依水而兴”目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