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谁能想到几乎每天都吃的小面,能发展这么大个产业。”10月25日,2024重庆小面推广消费季暨第四届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正式开幕,58岁的杨女士和家人特意到现场品尝、购买多种口味的重庆小面,她告诉记者,“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就是重庆人独有的味道。”
走在重庆街头,小面馆随处可见。据统计,重庆市内的小面门店数量超8.4万家,每天售出的小面约有1300万碗,年营收额高达400亿元。如何让重庆小面从街头“小生意”发展成“大产业”,从“味觉高地”迈向“产业高地”?重庆市开启了品牌建设和标准制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小面“出海”等系列产业创新探索。
“数据显示,每销售1亿元小面,可直接带动辣椒、花椒、菜油、榨菜等佐料销售近2000吨。”重庆市大渡口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重庆小面产业办主任李晓丹向记者介绍,重庆市小面产业园自2021年建成以来,持续联动一二三产业优势资源,引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9家。“本届重庆小面文化节又推动了10个项目落户产业园,覆盖小面主料、辅料、调料到预包装成品的全产业链,签约金额超20亿元。”李晓丹说。
记者从开幕式现场了解到,近年来,针对重庆小面产业链相对分散、年产值大部分靠线下实体店支撑的发展瓶颈,重庆市从“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切入,发布了重庆小面团体标准,打造了重庆小面“产融云”数字化金融平台,并与重庆市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重庆小面检测平台和研发平台,持续高效释放重庆小面产业价值。今年3月,重庆还实施了“重庆小面出海计划”,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渠道,助力重庆小面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期实现重庆小面“千亿IP品牌万亿产业平台”目标,进一步推动重庆小面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