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更有“质”——走进山西工信学校新建校区一期工程现场

2024-12-04 19:17: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通讯员 王静煊

山西省工业与信息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山西工信学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新校区的建设更是山西重要的民生工程。12月初,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山西工信学校新建校区一期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等建筑进行验收前的最后排查。

“自2022年进场施工以来,我们以低碳化理念、智能化管理、高水平作业,打造过硬民生工程。”中铁八局该项目负责人陈晓红说。

让房子基础“稳得住”

冬日阳光下,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技术院校规模初现。山西工信学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一栋5层(局部8层)的技能人才孵化基地、两栋4层实训基地、一栋11层学生宿舍以及配套的室外环境工程,可容纳2000名学生开展教学实训。

为了让房子更牢固,项目团队全面保障工程质量,充分研究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施工阶段明确方案先行,尤其是针对遇水即溶的IV级自重湿陷性黄黏土展开技术攻关,增强其稳定性。

“我们根据地勘调查结果和楼体结构层高及使用功能,现场采用灰土挤密桩工艺,并对挤密桩的类型进行灵活调整,将部分灰土挤密桩改为素土桩。同时,增加挤密桩桩中距离,这样不仅大幅提升了主体结构的承载力,还减少了灰土加工带来的粉尘污染。”陈晓红说。

此外,项目部就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程环节进行超前规划,通过样板引路保障各项工序“一次成优”,尤其对主体结构核心工程隔震支座的施工进行重点盯控。

陈晓红表示,隔震支座可提高楼体抗震水平,“以柔克刚”抵御地震危害。在前期设计阶段,项目部积极对接相关单位,了解各项配件参数,准确预留隔震支座空间。施工期间,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抗震支座上下预埋件施工位置,并经设计、监理、厂家进行现场确认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后续施工,确保新建校区内323套隔震支座无数据差准确安装。

“绿色化”的现场管理

进入秋冬,环境污染防控成为现场管理的焦点。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围挡全封闭工地、土方挖运作业降尘、渣土车辆密闭运输、裸露地面用防尘网全覆盖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工地环境污染;步入教室,从主体构造柱到隔墙板的材料选择,再到施工器械应用,低碳环保理念无处不在。

“楼内所有隔墙均采用新型建筑材料ALC板,具有防火、隔音、保温等优势。”该项目总工黄彬介绍,ALC板材材质环保,与传统砌块相比重量更轻且强度更高,可减轻楼体自重和基础负担,增强结构安全性。此外,与传统工艺相比,ALC板材的应用还节省了圈梁、构造柱、顶部斜砌等施工工序,减少多个环节作业量,在降低生产湿垃圾产生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项目工期需求。

有了墙板“积木”,该如何“拼装”?黄彬指着一旁的板材提升机说:“我们借助这台板材提升机,以人机协同方式对重达百公斤的条板进行智能化安装作业,现场施工效率较以往可提升60%。”

项目团队还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各环节的人机材料资源进行预测推演,并通过工艺创新,在多个施工阶段广泛采用“智能工友”机械代替人力作业。“比如在主体结构构造柱施工中,我们应用了小型浇筑泵,一台机器每小时浇筑量可达6至8立方米,能完成50根构造柱。这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工序标准化、作业高效化、工程品质化水平。”

管线住进了“集体宿舍”

行走在校区内,路面宽阔平整,绿化及公共设施布置简洁。从检修口步入地下综合管廊,空间布局合理有序:给水、供暖、消防管道,强电弱电等各类管线分门别类有序敷设。

“这就是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黄彬介绍,以往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情况布局复杂,一旦管线需要维修迁改,道路就得反复开挖,效率低且影响面广。有了综合管廊,管线的安装、维护、扩容均能在此空间内不受干扰地完成。

项目团队还综合考虑管线布置需求、人防人掩面积、通道等因素影响,探寻学校建设“深度”。黄彬说,他们通过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在地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方式为各类管线打造“集体宿舍”,有效保证了地基的承载力与排水性;同时避免了管线与土壤、雨水的直接接触,与常规直埋相比,管线的平均使用寿命可从25年提升至50年。

“不久之后,一个高品质的新校区将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培养专职人才,更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陈晓红表示。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