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人工智能如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又如何成为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12月12日,在齐鲁师范学院举行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暨“能力范式”教育实践成果发布会上,上述问题有了答案。
新时代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挥棒”。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教授刘文华依托大数据、AI技术研发出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AI测评系统。刘文华表示,该系统可以通过融合定量数据与定性分析教学视频,聚焦教师教学行为,实时分析和处理课堂数据,全面解析教学问题,并提供科学的改进方案。
教师如何为自己“画像”?在“充电”时,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专业知识?这是济南市中小学教师秦琴面临的问题,如今,随着齐鲁师范学院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教授玄成贵团队“数智化赋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的搭建完成,秦琴的问题得到解答。
据了解,该平台可以实时采集教师的学习行为、内容数据,形成教师的特征向量、丰富教师研修画像。通过围绕“精准培训内容推荐”,基于内容召回、热度召回、用户协同过滤召回、内容协同过滤召回实现多路召回,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给每一位老师,实现对教师培训话题研讨、资源分享、文章、文档工作坊等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与呈现,帮助教师精准研修,提高培训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发布会上,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林松柏携新成果亮相。他基于能力范式下师范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结合多年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从能力范式的内涵、成果展示以及应用实践三个核心维度,对《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作了深入且细致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探索成效。
齐鲁师范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目前,该校已经构建了一个实现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体化智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建设了一个支持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库,搭建了一个支撑智能化精准研修与评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