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4月17日,昌平区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政策措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昌平校区发布。会上发布“五个一批”机制,即一批试点政策、一批职住场景、一批青创活动、一批生态成果和一批服务队伍。
昌平区作为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围绕青年人才所需,昌平区注重普惠支持和托举扶持接续供给,试点发布九个方面专属政策和两个方面保障措施,涵盖谋职、就业、创新创业三个领域和创业就业补贴、免费空间、驿站租金减免、孵化机构协同、专项基金、赛事补贴、区级人才工程支持、科研资助等九类条款。
据介绍,运行“昌平青年人才在线”小程序,微信推介各项政策条款、申报流程、管家电话和区内创新资源布局,并可链接“京策”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审批、兑现,推行“一网通办”。同时,聚焦青年人才落地“首助”、办公“首地”、安居“首巢”、品质“首孵”,安排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场景。首批统筹区内26家标杆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园,提供工位免费政策和市场化孵化服务。首批拿出600套(间)人才公寓,提供短期免费、长期半价优惠政策,以及物业、共享空间等服务事项,打造“驿站+地铁+医院+文体设施”生活圈。首批亮相“能源谷”青年人才“创未来”街区,接续打造“生命谷”“环高校群”街区,设置青年人才会客厅,营造“创业+创新+孵化+配套”友好生态。
此外,试点期间,昌平区还将组团“部门+园区+平台公司”,开展赛事、创业对接、投融资合作、校友等活动,推动青年人才落地支持和集聚发展生态双发力。该区持续开展U35基础科研资助、人才专项基金路演支持、“昌聚雨燕”杯大赛、“英才聚昌”高校宣讲、硕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科技副总”选派、校友“每月一题”等系列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常态化搭建交流合作、托举支持平台,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同时,依托昌平高校集中布局、校城融合集成发展优势,一批校地人才一体发展平台蓄势赋能。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期交付,未来大学科技园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竣工投用,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完成改造,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有序运转,北化工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启动试运行,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石油大学“双碳”创新中心加快规划,从科技成果转化到青年人才共育,校地科教潜能加速释放,“可视生态”体现聚才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