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助力我国加快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4月23日,以“寻找核爆力量”为主题的“2025上海科创森林大会”,在上海张江拉开帷幕,其间发布了《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描绘出一幅上海科创生态的投融资画卷。
根据该报告,2024年上海共发生融资事件997起,披露金额966.38亿元,分别以13.2%的融资事件占比和15.4%的金额占比稳居国内头部方阵。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领域融资事件占比超56%,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数量实现超越,标志着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进入爆发期。
该报告系统透视了上海科技企业融资动态、产业分布、政策资本导向及生态建设成果,为区域科创发展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当日大会以“寻找核爆力量”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资源融通、生态共建的高能级平台,发掘和扶持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和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提供动力。
据悉,在上海区域分布上,浦东新区以绝对优势单极领跑,融资事件353起,占据上海融资事件的四成,披露金额408.53亿元,均位居榜首。张江科学城全年226起融资中80%集中于三大先导产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该报告显示,“硬科技”赛道领跑,硬科技投资占比提升,折射出资本市场加速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的趋势。资本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同时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加速布局精密仪器等国产替代赛道。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指出:“今天的上海,正以全球科创中心的姿态拥抱未来;今天的浦东,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浦东科经委将以张江科学城建设为核心,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张江科建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介绍,张江科学城的30年发展史,是一部从“试验田”到“大森林”的成长史。这里汇聚了超2.4万家科技企业,1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10余个大科学设施,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板上市企业占上海半壁江山。
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落地探索、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探索构建机构化孵化投资新模式等带来精彩分享。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量讯物联、交通银行、传周科技、张科垚坤基金、张江高科等多家单位的嘉宾围绕“如何构建更好的科创生态,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