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瓣膜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国际会议召开

2025-04-27 21:52: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4月26日,2025瓣膜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国际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汇聚国内外顶尖心外科专家,围绕瓣膜病诊疗创新、微创瓣膜外科手术发展及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脏瓣膜疾病已成为继冠心病、高血压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500万人受瓣膜病影响,其中二尖瓣疾病最为常见。由于心脏瓣膜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患者往往错过最佳干预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表示,技术和器械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着疾病解决方式的不断优化,目前,微创化已成为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必然趋势,小切口微创手术的临床需求不断高涨,可以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为患者预后带来综合改善。此外,随着人工瓣膜技术与材料的持续革新,生物瓣膜的耐久性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其在我国的应用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数据显示,在二尖瓣置换领域,生物瓣膜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选择,如爱德华干式二尖瓣瓣膜通过全新的全封闭抗钙化技术,使瓣膜展现出更强的抗钙化性能,这种技术能够在组织处理中封闭钙化来源,并且通过甘油化处理避免了戊二醛保存带来的二次沾染的问题。此前在心脏瓣膜学会年会上发布的八年追踪数据表明,使用该技术的生物瓣膜相比前代瓣膜有更好的耐久性。

美国贝勒圣卢克医疗中心成人心脏外科主任、贝勒医学院教授Marc R. Moon介绍,与机械瓣相比,生物瓣血栓形成的风险较低,多数患者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从而有效降低了因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等并发症风险。但过去,生物瓣膜深受钙化问题的困扰,限制了瓣膜的使用寿命。新技术在满足耐久性的同时,适配微创术式需求,有望提升植入效率。

爱德华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钟顺和表示,在国家持续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速创新产品上市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创新产品得以快速实现从获批到临床应用的落地。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中位年龄相对较轻,二尖瓣承受血流冲击压力高于其他瓣膜,更容易受损,患者未来可能会面临二次或者多次换瓣治疗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治疗方案中兼顾当下和长远获益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脏外科主任Gorav Ailawadi表示,瓣膜治疗领域新技术的持续革新正以长期健康管理为目标惠及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主任凤玮教授指出,瓣膜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业内已逐渐形成共识。瓣膜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其中非常重要。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疗团队必须进行全面且长远的考量。不仅要关注首次手术的效果,更要着眼于提升患者的可持续获益,为未来可能的再次换瓣做好准备,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