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实习生 田诗涵
5月8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进行时,县区在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庆阳专场。会上宣布,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2025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
近年来,庆阳市立足资源禀赋与文化优势,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协同发力,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庆阳市发展的根基。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这里留存着十万多年前蒲河川道的燧石之火、五千多年前南佐遗址的彩陶旋纹、周祖不窋在此开启农耕文明,《诗经·豳风》传唱千年等历史印记。
依托丰富的资源,庆阳市实现多领域协同发展。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陇东能源基地原油年产量突破1129.6万吨,煤炭年产能达754.82万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落地庆阳,5万P算力集群输送数字动能;智慧农业与交通网络同步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庆阳市发展的重要底色。子午岭72%的森林覆盖率,为西北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依托秦直道遗址打造的生态文旅项目与非遗工坊,年吸引游客超3500万人次。仅今年“五一”期间,庆阳市就接待游客2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9亿元。
此外,庆阳香包文化更是历久弥新。从古代文学中的浪漫意象,到如今远销26国的“指尖经济”,庆阳香包年产值达7500万元,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在元宇宙等新领域持续绽放光彩。历经20年发展,庆阳香包节已成为陇东地区重要文旅品牌,本届文化节设置开幕式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两大主场活动,同步推出12项特色活动和多项预热赛事,并构建“非遗+体验”“民俗+短视频”的创新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