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课堂搬进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诺亚方舟”

2025-05-17 18:13:0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构建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种子三维数字模型、借助高清裸眼3D显微镜观察种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解密种子的内部结构……5月17日,青海省植物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举办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的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公众一走进青藏高原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库,便被华福花激发了好奇心。1964年,华福花标本被首次采集并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至80年代,才将其确定为新的分类群并命名华福花。

“近年来,野外调查发现,华福花仅在青海省玉树州海拔4500米左右的冰缘带存在3个居群,个体数目不足600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余静雅在现场介绍。

另一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演示华福花种子包埋和切片的科研人员向公众介绍,“我们通过切片发现,一些种子内部形成空洞,说明其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败育。如果种子没有成熟就落地,便不会萌发,这可能是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可能很多人觉得科学家有些神秘,我们通过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让大家体验当一日科学家的感觉。”余静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其实科学家研究内容也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希望为青少年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让大家对科学更有兴趣。”

青藏高原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库堪称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其构建由种质保藏中心、种质研发中心和种质信息数据中心三大功能区块组成的高原种质资源保藏、研究和共享体系,已列入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得到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等多部门的支持。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