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19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下穿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津潍高铁起自天津枢纽滨海站,终至济青高铁潍坊北站,正线长度348.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津沽海河隧道全长约6.7公里,是首条穿越海河的高铁隧道,也是津潍高铁全线唯一一条隧道,被誉为“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采用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津城一号”掘进施工,最大开挖直径达13.8米。
在穿越海河过程中,盾构机穿越河面宽度达267米,隧道顶距河床底覆土最小厚度仅17.3米,最大水深约12米,河底存在局部粉砂层,渗透系数大、透水性强。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犹如黑夜中穿梭在“液态迷宫”内,不仅要克服海河断裂带、软土震陷及液化层等复杂不良地质,还需要严控泥浆泄漏和地层扰动,减少对临近既有公路隧道——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影响,保护滨海新区重要生态河流的水体不受污染,施工难度极大。
为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海河,建设团队借助中盾克泥效技术、同步双液浆新技术及二次注浆措施,依据盾构机各部位受力特点及施工需求,配置差异化注浆配比策略,搭建全生命周期强度监测网络,在隧道外围构筑防渗“金钟罩”。同时,结合超细水泥浆径向注入技术精准补偿地层损失,确保地层损失率始终低于0.5%。此外,针对海河断裂带特殊地质段,建设团队定制高强管片,增设注浆孔,并将同步注浆填充系数提升至均值两倍以上,最终实现盾构机安全顺利穿越海河。
“盾构一始发就下穿盐田,盐池区域地层含盐量高,腐蚀性离子含量约为正常地层环境的160倍,对盾构设备和钢筋混凝土抗腐蚀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刘志坚介绍,建设者对盾构机设备进行耐腐蚀升级,为盾构管片涂装防腐材料和使用加强型防水工艺,实现盾构机安全穿越高腐蚀性地层。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路网结构,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由中铁十四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