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吴蕾
耗费12年培育出具有“个大核小、酥脆甘甜、丰产抗病”等优点的新品种“山农酥”并在短时间内推广了数万亩之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毛志泉计划沿着黄河流域继续推广这一优质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助力区域农业发展。
5月19日,在2025年黄河流域专家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毛志泉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助农故事以及对脚下黄土的深情,也道出了现场受邀专家的心里话。在现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德州市果树产业服务团代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刘进分享了基层科技服务经验做法,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3名专家分别进行了新技术、新品种成果路演。
作为上述活动的主办方,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创发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表示,组织开展本次黄河流域专家基层行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力黄河流域乡村产业、人才和生态振兴,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黄河流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举措;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省创发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举措,进一步聚焦基层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破解基层农业科技痛点难点问题。
启动仪式结束后,相关专家分成3组直接奔赴田间地头、设施大棚、养殖基地等生产一线,对沿黄9市20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实地观察、现场诊断、面对面指导交流,针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组织黄河流域专家基层行活动是省创发院一年一度的“既定动作”。多年来,数以百计的专家走进黄河流域,在田间地头,在车间厂房里,帮助农民和农企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