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5月16日,以“AI×Bio智变时刻:从算法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关键跨越”为主题的生物医药闭门沙龙在北京学清嘉创大厦举办。活动系“AI在八家”2025系列沙龙首场,旨在搭建前沿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发展。
八家股份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魏育新表示,将以“三位一体”模式赋能科创:通过产学研AI平台构建创新共同体,依托“AI在八家”沙龙激活3个“链式反应”:用算法点燃技术突破的“初始裂变”;让需求触发解决方案的“能量释放”;以协同构建创新共同体的“持续辐射”,打造“研发—产业—生态”创新闭环,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新官赖力鹏博士介绍了晶泰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成果。晶泰科技作为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采用前沿技术为制药及材料科学等产业提供全球领先的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同时,也是首家通过18C特专科技规则的上市公司。
活动议程凸显“技术—场景—生态”闭环逻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AI赋能生物医药的全链条价值。在技术前沿方面,赖力鹏深入阐释量子物理与AI驱动的研发平台如何突破传统范式,为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变革;诺和诺德计算生物部门负责人蒋玲玲博士则剖析AI在早期药物研发中的机遇与挑战。在场景实践方面,科迈生物CEO王天元博士展示生成式AI模型在抗体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凸显AI技术为药物研发注入的新动力;晶泰科技多肽高级总监张根卫博士详解“AI+高通量实验”加速多肽药物开发的技术路径,深入剖析这一技术组合如何在多肽药物研发领域发挥独特优势。
圆桌论坛上,主持人翠湖科创牛潇与蒋玲玲、张根卫、嘉华药锐联合创始人肖云、ATLATL飞镖创投执行董事庄稼博士等专家,就“技术—数据—算力”协同痛点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
本次活动由八家股份社主办,翠湖科创公司、晶泰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