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张乐会
5月20日,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无人驾驶”专场活动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期活动以“智驭未来”为主题,活动邀请小马智行智能交通高级经理闫天朋作为演讲嘉宾,中科智城国际合作总裁朱奕璇担任主持,现场吸引了500余名师生参与。
2025年,自动驾驶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元年。当前,我国自动驾驶发展情况如何呢?
“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正驶入‘快车道’。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无人化及商业化试点,逐步从外围区域走向中心城区,覆盖更多的人口和区域。”小马智行智能交通高级经理闫天朋提到,与人类驾驶一样,自动驾驶车辆同样也需要经历严苛的“持证上岗”流程。
从企业的仿真验证到封闭道路安全测试,从有安全员到没有安全员,从道路测试到载人运行,再到商业化,每一步都需经过层层技术验证与安全评估。这一系列严苛标准,构建起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安全屏障。
演讲中,闫天朋为公众消除认知误区,着重厘清了“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技术边界。当前,市面上的汽车都是搭载辅助驾驶系统,只是一个协作者的身份,辅助人类完成驾驶,在驾驶过程中需要人类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其核心决策权仍掌握在人类手中。而无人驾驶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应用,它具备自主感知、独立决策、实时与外界交互等能力,能完成全流程自动驾驶任务。
闫天朋介绍,自动驾驶已广泛应用于乘用车、港口物流、末端配送、公交车等多元场景中。目前,小马智行全自动驾驶服务已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4500万公里。除乘用车外,自动驾驶卡车已深度融入专线、干线物流场景。
“当然,自动驾驶的终极价值绝非替代人或取代人,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最终价值,一定是‘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用技术改变人类生活,让出行更安全、更美好。”闫天朋强调。
在对话问答环节,现场同学们纷纷化身“未来交通探索官”,围绕无人驾驶的伦理挑战、极端天气应对方案等问题踊跃提问,掀起一场未来交通的头脑风暴。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外国语学校支持。此为中科智城承接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新质生产力系列的第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