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动物精子移动启发 科研团队迈出锂离子电池核心制造技术关键一步

2025-05-26 21:55: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记者5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悉,经过多年攻关,该所溶液化学课题组李武、张波研究员团队成功统一了锂离子电池高、低温性能增强机制,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宽温域性能,在电池核心制造技术方面迈出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

据悉,锂离子电池的宽温域性能,直接决定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表现。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动物精子通过鞭毛摆动改变自身周围流场进行移动的现象启发,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界面上进行“烷基链摇曳”设计,显著促进界面电解液流动,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得以快速形成,在能够及时抵御高温下电解液对正极材料攻击的同时,加速低温下高黏度电解液中的锂离子传输,同步提升电池高低温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烷基链摇曳”界面驱动设计,锂离子电池可在60℃稳定充放电1000圈以上,同时保持70mAh/g容量和90%以上库仑效率。在-5℃和-15℃分别循环500圈、200圈后,容量仍能保持在80mAh/g以上,不仅为宽温域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也对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据悉,该研究在配备热管控系统后,电池实际宽温域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