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丘成桐、姚期智等4位菲尔兹奖得主、3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图灵奖得主领衔出席。开幕式上颁发了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及前沿科学奖。
大会主席丘成桐在回顾近年来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指出,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时代或将到来。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内外科学界深层次对话与协作。
颁奖环节,大会向丁肇中、朱棣文等6位科学家颁发了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当89岁的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缓步走向领奖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丁肇中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索历程,他始终认为“实验是知识进步的根本。”如今,他仍带领着16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国际空间站探索宇宙射线理论边界。在特别致谢中国合作者后,丁肇中从西安高新一中学生宋松霖手中接过一幅精心绘制的巨幅肖像画。
本次大会前沿科学奖共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75项)、物理(16项)、信息科学与工程(27项)三大领域,获奖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于2023年发起设立,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共聚怀柔科学城,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