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龙泉驿区“科创10条”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025-07-17 18:51: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放入一枚普通硬币,不到15分钟,其三维模型就在机身左侧电脑屏幕上快速生成……7月17日,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莱美)内,科技日报记者看到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全球首个三维数字标本快速构建系统。“该系统可实现720度全景成像,且支持毫米级标本建模。”该公司政企部研发经理程洋表示。

杰莱美新成果的诞生,离不开龙泉驿区着力打造的科技创新沃土。2023年6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印发《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以下简称科创10条),该政策明确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区已累计为432家创新主体的609项创新项目兑现奖励1.13亿元。

科创10条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近日,记者前往该区探访。

聚主体 调动科研积极性

今年5月,由龙泉驿区企业成都棱镜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棱镜泰克)研发的国内首台三激光流式细胞仪LegendCyto开启首批全球交付。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付智勇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LegendCyto系列流式细胞仪,设备性能比肩国际,且成本降低40%,已在国内100余家三甲医院、高校及生物药企落地应用。

在龙泉驿区,像棱镜泰克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正集群成势。科创10条明确,对首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2022至2024年,该区累计拨付高企认定奖补资金5630万元。推动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从383家提升至590家。

2016年,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在龙泉驿区成立。作为四川省瞪羚企业,公司现已是全球领先的道路数据服务商和国内一流的巡检机器人装备商。从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具备AI识别能力的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到全球首创道面健康自动检测机器人,9年的持续创新让该公司持有发明专利8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硬件设计及软件自研率达100%。

龙泉驿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以下简称龙泉驿区新科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科长杨彬介绍,为助推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该区对牵头获得国家、四川省、成都市的各类项目立项的企业,分年度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公司近年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拿到了区内发放的上百万元奖补资金,有效推动核工业阀门、核工业风机等产品研发并实现进口替代。”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任元国补充,自去年“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行动启动以来,龙泉驿区新科局还曾3次到访公司,帮助公司科研人员解决人才等级认定及人才政策申报等问题,为企业开展研发构筑坚实后盾。

2022至2024年间,龙泉驿区累计拨付研发投入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撬动研发投入增长超10亿元。

建平台 加速关键技术攻关

走进龙泉驿区四川坤成润科技有限公司,洁净明亮的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液压元件的复测工作。“公司建成成都经开区液压元件传动和驱动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有力促进了高端液压元件再制造、大功率变速箱设计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该公司技术中心部长、总经理助理蒋成林说。

在该区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建立的空天多源信息智能融合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也正为公司在空天多源信息智能协同等方面研究提供强劲技术支撑。

为持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能,科创10条提出,支持企事业单位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的,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同时,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龙泉驿区还于2023年8月出台《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博士创新站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投”深度协同创新模式,引导高校院所的博士智力资源向企业流动。

2023至2024年间,全区区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212家,其中2024年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6家,累计达104家,占全区创新平台总数的49%。

龙泉驿区新科局分管副局长林剑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持续深化“立园满园”行动,深入推进创新主体育强行动,大力培育科技“明日之星”企业、聚力打造科创“镇园之宝”企业,增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