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波三折”  夏粮收获达成“第二高产”

2025-07-17 20:58:5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这一季夏粮生产可谓是‘一波三折’。去年秋季到今年早春,主产区墒情足,小麦苗情好,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发展快,局地小麦苗情逆转,对产量造成影响。”在7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短短几句道出夏粮保丰收的“来之不易”。

为了最大程度挽回损失,各地及时有力应对。王乐君介绍,中央财政提早下拨了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及时下拨3.76亿元支持抗旱浇麦。农业农村部适时启动了农业抗旱应急响应,派出了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一线进行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调度水源、人工增雨。全国累计抗旱浇麦3.3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喷防1—2遍。最终实现主产区中的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了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旱情较重的河南、陕西分别减产7.1亿斤、2.9亿斤。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

“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完全靠天吃饭的旱地麦仅占两成左右,八成以上有水浇条件。”王乐君表示,得益于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应急救灾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收获的小麦品质品相好,市场收购主体反映,今年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好于去年。

“三夏”期间,一批高端智能、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介绍,以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为重点,农业农村部实施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研发专项,支持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先进适用、性能可靠的机具相继研制突破,实现产业化应用。

再过两个多月,秋粮也面临大面积收获。“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吕修涛介绍,今年秋粮生产基础不错,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今年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