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限制!非双曲材料中发现长程双曲极化激元

2025-07-17 18:39:2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王俊芳

7月17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李国岗教授、戴志高教授团队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岐捷教授、胡光维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非双曲材料中发现长程双曲极化激元》在《自然》杂志发表。

双曲材料因其独特的电磁特性被视为纳米光子学的核心载体之一,但其光学响应被限制在固定的双曲频段,极大限制了应用潜力。上述研究首次在非双曲晶体钒酸钇中观察到双曲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突破了学界对双曲极化激元依赖“本征双曲材料”的传统认知,提出“非双曲极化激元”新范式。

该研究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李国岗教授带领的“无机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完成,主要完成人为青年教师戴志高教授和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璐。

李国岗团队一直围绕国家稀土新材料和湖北省光电子信息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稀土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现代高科技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这项研究以稀土晶体钒酸钇为平台,通过实空间纳米成像与理论分析,在该材料的非双曲频段内发现了具有双曲色散特征的表面极化激元。通过温度调控,团队实现了极化激元从双曲型到椭圆型的光学拓扑相变,并揭示其低损耗、长距离传播特性。

据了解,该研究极大拓展了极化激元可调控性的频谱范围和双曲材料库,并拓展了稀土材料在极化激元纳米光子学领域的新应用,可为高灵敏传感、超分辨成像等应用提供关键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