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RISC-V峰会在沪举办,中国加速推动RISC-V生态发展

2025-07-18 18:40: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也许你不知道RISC-V是什么,但你一定知道Windows系统中的“x86”。RISC-V和x86一样都是指令集,电脑、服务器、智能手机……这些智能产品的数据处理器都必须通过指令集来编写。使用x86必须向其发明者英特尔公司付费,但RISC-V却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种开放属性使它成为我国在相关领域“弯道超车”的关键力量。

在7月17日于上海开幕的第五届RISC-V峰会上,上海开放计算研究院(筹)揭牌,该研究院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合作,对基于RISC-V的相关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产业应用推广。会上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12家高校联合发布了首套“RISC-V研究生开源课程”课件,为培养未来RISC-V人才添砖筑基。

RISC-V最初应用场景是嵌入式硬件,包括A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内置功能模块、工业计算硬件、汽车传感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介绍,2010年RISC-V指令集架构问世,用了12年就产出了100亿份硬件,而x86达到这一目标用了30年。RISC-V国际基金会目前的会员单位已经达到4500家,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证明了RISC-V的开放协作模式的强大竞争力。

“从全球格局来看,各国都在持续加大投入,美国对RISC-V的关注和投入显著提升,而欧洲正在积极利用RISC-V的开源架构重塑其工业竞争力。”史惠康说。据了解,当前,AI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成为了RISC-V部署的主要阵地。前几个月,在欧洲约有2.4亿欧元资金投向了这一领域。

对中国而言,开放、完全自主的RISC-V是实现信息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机遇。

史惠康说,中国在RISC-V技术和生态构建上展现出了强大活力:“我国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汽车电子等相关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突破。”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开源指令集架构等新兴领域抢先突破。史惠康在会上提出了对中国RISC-V行业发展的三点希望:一是要深化协同,共筑繁荣生态;二是要加速转化,驱动规模应用;三是要坚定开放,引领全球协作。

上海是中国推动RISC-V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2018年,中国RISC-V产业联盟在上海成立,目前共有204家会员单位。2024年成立的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将搭建平台,继续推动RISC-V全产业链的发展。

本次峰会的举办地上海浦东新区也正在成为国内RISC-V的核心枢纽。峰会上,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RISC-V生态街区对外发布,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张江的开放精神与RISC-V架构的开放性高度契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樱在峰会演讲中表示。她介绍,未来该生态街区将集聚更多RISC-V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人才,促进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本届峰会设有1场主论坛、9场分论坛、5场研习会和11项同期活动。4500平方米的未来科技展览区吸引了来自全球数百家企业、研究机构及开源社区代表,共同探讨RISC-V生态的最新进展与产业未来。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