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陈瑜
“我们实现了木耳的标准化生产,对木耳生产流程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可以说,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木耳产线之一。”7月18日下午,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这里,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芳说话间激情满满:“我们将工业4.0运用到了农业领域。”
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到汪清县,大车换小车,行驶两个半小时,才一头扎进这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主体保护区。全国闻名的汪清木耳,就在此处。
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返乡创业型企业。公司想利用汪清木耳的资源禀赋,做世界最好的有机木耳。
他们成功研发出一条从拌料、装袋、灭菌到培养全程自动化的菌包加工生产线,可日产黑木耳三级菌棒15万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国内专利30余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如今,走进桃源小木耳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黑木耳三级菌包智能无人生产车间,智能拌料系统、智能装袋窝口插棒系统、智能自动上下架机、智能无人AGV叉车、智能输送线、智能高温高压灭菌柜、智能接菌机、智能防酸败菌种制作设备等智能设备,都可以按照智能管理系统既定设置程序有序运行。上料、拌料、接菌、装袋、成筐、运送、灭菌、培养、摆袋,这一整套生产流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产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生产,避免细菌和杂质的污染,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实现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朵木耳承载着一个乡村、一个地区的未来。”孙永芳说,他们用工业化思维重塑木耳养殖,就是要做出好产品,让农民卖出好价格,也让消费者吃到好木耳。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