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2025-07-18 22:20: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7月18日,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此次大会不仅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绵阳造”最新成果与重大科技进展,还促成多项院地合作、科技项目及创新平台相关协议签约,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科技资源优势向高质量发展动能转化。

据悉,会上发布的7个“绵阳造”最新产品,集中展现了绵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其中包括西南首个面向具身智能的高性能关节模组设备、西南首个“城市级量子城域网”,以及标志国产小型涡喷发动机迈入“智能、绿色、可消耗”新纪元的WP120航空涡喷发动机等。这些产品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现代种业等多个领域,聚焦绵阳“587”特色产业新赛道,彰显了绵阳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2024年度绵阳市“重大科技进展”同样亮点纷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D11,在国内首次应用于3C制造场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西南科技大学围绕海上核应急放射性监测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首次构建全域海洋核辐射环境立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填补我国海上核应急体系空白;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款深度二强超强耐摔盖板玻璃突破了高端盖板玻璃技术瓶颈,为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些进展既涵盖“科幻照进现实”的前沿应用,也包括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更有面向市场的产业化成果,勾勒出绵阳科技创新的清晰路径。

此外,本次大会推动了一批合作项目落地。绵阳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神工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签署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及院地合作等领域科技合作协议,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线”转化。先进辐射技术及医工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也在会上正式揭牌。

作为绵阳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彤表示,研究院不仅聚焦成果转化,更注重创新性研发,一方面围绕绵阳重点产业攻克“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前布局。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也在采访中透露,目前他已带领团队与长虹、九洲等绵阳龙头企业合作,在量子点显示、健康智能照明等领域取得进展,他对项目在绵阳落地见效充满信心。

面向未来,绵阳明确将持续坚持创新引领,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研究院负责遴选转化+科创投负责投早投小”双轮驱动的机制体制,打造“研究院+公司”的成果孵化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在绵转化。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