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星明 李卓骏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近日,在飞行保障一线,空降兵某旅官兵各司其职,认真完成任务。他们自主研发创新的软硬件成为“好帮手”,使飞机检修、机场驱鸟清场等工作的效率显著提升。
为提高飞行保障效能,该旅以飞行保障任务为中心建立人才库,激发基层官兵创新活力,解决飞行保障中“重复性、制约性”问题,使自主创新成为基层官兵的自觉行动,为飞行保障任务快速、高效、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飞机定检工作
“助理工程师黎纪宏开发的定检周期控制工具,不仅为我们减少了定期检修工作的次数,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日,刚做完定检工作的该旅机务官兵温钰对记者说。
2020年初,黎纪宏在任机械师期间敏锐地发现,在飞行训练密集的情况下,飞机需要经常落实定期检修工作,但是不同级别的定期检修往往交替出现。如果多架飞机经常同时进行定期检修,会对机群飞行的训练节奏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对于参训飞机来讲,什么时候该进行检修?进行什么级别的检修?如何安排定期检修才能做到集约高效?
为解决这些问题,黎纪宏设计了一套算法辅助质量控制人员,优化飞机定期检修的时间间隔,进而减少飞机停飞时间、减轻内外场工作压力,让机务官兵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飞行保障中去。
不仅如此,受到钟摆运行规律的启发,黎纪宏还创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更新算法模型,让程序能够自行推算飞机全生命周期的检修推荐时间点。同时,算法还能自动识别上次实际落实时间与推荐时间的差异补偿误差值,并对未来所有推荐时间点进行同步修正。
黎纪宏说:“能够挑战技术难题,让更优质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保障力,我作为技术人员责无旁贷。”
升级低空驱鸟装备
近日,空降兵某旅机场场区内,二级上士韩领正在为战友讲解便携式低空驱鸟弹发射器的性能构造。该驱鸟弹升级改造后更加快捷安全,射程更远,作用覆盖面积更大,其轻便灵活、便于携带的特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保障安全系数,让驱鸟作业更加精准。
几年前,韩领在进行驱鸟工作时发现,固定型驱鸟装置,如煤气炮、二踢脚发射器等驱鸟装备操作角度有限,故障率高且驱鸟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日常任务需求。
保障场就是战场,创新力增强保障力。为了让“铁翼”飞得更安全、驱鸟工作更高效,韩领下定决心要在驱鸟装备升级创新上下功夫,研制一款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便携式低空驱鸟弹发射器。飞行间隙,韩领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射器的研究、设计、改良等工作中。
创新既需要精益求精的钻研,又需要埋头苦干的毅力。经过6年不间断地改良优化,韩领带头研制的便携式低空驱鸟弹发射器正式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该型便携式低空驱鸟弹发射器采用磁吸式连接,可拆卸电池、显示数据,设置双重保险开关,可高频率换弹。同时,韩领还结合各种天气条件、鸟情,全方面采集、汇总和分析发射器性能、发射器连续作业数据等,不断对便携式低空驱鸟弹发射器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满足飞行保障需要,为飞行任务提供安全支撑。
近年来,该旅党委紧盯创新成果转化周期长、使用率低等问题,引导官兵在创新之初就确立面向战场、面向飞行、面向基层的目标,让创新成果更好地为飞行保障服务。如今,创新已成为推动该旅飞行保障力和战斗力持续提升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