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黑科技”赋能世运会 打造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新高地

2025-07-25 16:23: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7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立刻被四足机器狗“灵瞳”的精彩表现所吸引。只见它身姿矫健,快跑、跳跃、翻跟头、打招呼,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我们公司的机器狗将在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上大展身手,它们将作为‘赛会导览员’,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路线指引和赛事介绍。”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中心总监程卿苗介绍。

随着成都世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从赛事设备的安装调试到旧有场馆的改造升级,再到多元活动的火热开展,成都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这场国际体育盛事的到来。

作为成都世运会八大赛区之一,成都高新区承担着多个大项比赛的重任,这里不仅汇聚了全球体育健儿的目光,更凭借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成为展现科技与赛事融合魅力的前沿阵地。

“黑科技”守护赛事安全与高效

7月10日,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场馆外,一只黑色的机器狗正有条不紊地缓缓行走,它灵动的身姿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只安防型机器狗可不简单,它集成了激光雷达、视频识别单元等先进技术。

“这款机器狗能够搭建温度场并实现电气火灾预警,具备全天候巡检能力。它可以识别高温、电气异常等风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将及时上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机器狗都能持续稳定运行,确保比赛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顺利举行。”成都高新成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肖斯予告诉记者。

与机器狗并肩“工作”的,还有一台不知疲倦的扫地机器人。它正按照预设路线在场馆外围及公共区域进行清洁作业,每天可清扫2.2万平方米以上,且不受时间与天气限制,还具备自主避障功能。扫地机器人的应用,将帮助场馆在人员紧张、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实现降本增效。它们不仅能减轻人工负担,更能提升赛事服务体验,让场馆始终保持整洁有序。

这些成都世运会上扎堆的“黑科技”,正是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力的缩影。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聚焦算力服务与应用、算法创新、数据要素供给、场景开放、产业聚集、产业生态优化六大核心发展环节,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14条专项政策,就是要以每年最高“1亿算力券+1亿模型扶持资金+1亿场景专项资金”组合拳直击产业发展痛点,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要素集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300多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其中省级链主企业4家,市级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全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市63%,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数占全市67%。这些数据背后,是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坚定投入和不懈追求,也为世运会上的“黑科技”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

近日,在“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赋能世运场景供需对接活动上,6个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占4席。

其中,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机器人赋能世运会场景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以观众体验为核心,致力于打造覆盖“导览—零售—配送—安保”全链路的智慧赛场。世运会期间,该公司计划在世运村部署配送、零售及巡逻三大类、共计10余款机器人产品。

“通过参与此次成都世运会,我们将积累宝贵的国际赛事保障经验以及超大园区末端配送经验,有望推动智能化配送成为国际顶级赛事的‘标配’,让‘成都造’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更好地展现在世界面前。”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翔表示,公司能参与成都世运会,离不开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

一直以来,成都高新区通过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主动帮助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对接相关中试平台,加快企业生产进度。同时,还通过对接应急、公安、轨道等部门,深入挖掘业务需求,加快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深耕机器人产业,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四川机器人大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也为更多“黑科技”的诞生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陈超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全力冲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新高地。在人工智能科技产品与赛事场景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成都高新力量。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