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伏贴这一古老的“中式养生”方式在夏日里持续升温,并且“圈粉”了不少年轻人。三伏贴可以“对冲”掉经常熬夜、喝“小甜水”的伤害吗?一些年轻人对三伏贴的功效寄予厚望,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抵消不良生活习惯所带来危害的良方。专家提醒,三伏贴不是“万能贴”,也不是“许愿贴”,科学使用才能有益健康。
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获悉,自6月21日至7月19日正式入伏前,三伏贴预约贴敷人数已超2万余人次。其中,40岁以下成年人占比超35%,45岁以下人群(含儿童)占比超70%。
“近些年,的确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来门诊咨询三伏贴等中医养生方式。近段时间,通过互联网医院视频门诊就诊开取三伏贴的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郭丽娅介绍。
中医理论认为“冬病夏治”。“在三伏天之时,人体经络通达,此时通过艾灸、敷贴等方式,可以预防治疗一些冬季好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咳嗽、脾胃虚寒等一些慢性、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粟胜勇说。
“临床中,不乏有年轻人前来咨询,三伏贴能减肥吗、能治痛经吗、能美容吗……”粟胜勇说,通过这些常见提问可以看出,青年群体对于三伏贴的养生期待既细化又明确,年轻受众对三伏贴的功效寄予了厚望。
但专家提醒,三伏贴不是“许愿贴”,它不能“包治百病”。中医养生不仅是借助时节进行针对性调理,更要与科学的生活方式“搭配使用”,才能收获健康的身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年轻人因工作繁忙难以实现“到点贴药”,便选择在网上购买三伏贴。三伏贴的相关产品在各大网购平台均见销售,部分产品销量不俗。
“自行使用三伏贴要慎重。”粟胜勇说,三伏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对相关药物过敏者、有皮损者等人群不宜使用;即便是适用人群,采用药方和敷贴穴位也不是人人相同,需要经过辨证来制定个性化方案,不对证的情况下贴三伏贴可能得不偿失。
此外,若三伏贴质量不过关、使用不当,还可能引发皮肤问题。“这样的病例每年都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馨予说,三伏贴过敏主要是其药物成分(尤其是白芥子)的刺激性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个体差异(皮肤敏感度、过敏体质)和贴敷时间过长是其关键诱因,正确选择机构、与医生充分沟通病史、严格遵守医嘱、密切观察反应是预防和处理过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