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7月25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不少新进展。
据悉,2025年,国家数据局在北京、浙江、安徽、辽宁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
“各试验区主动作为,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明确试验探索的重点方向。”栾婕举例说,浙江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推动数据领域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湖北、湖南发挥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坚实、数据应用场景丰富优势,着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海南立足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探索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
栾婕还谈道,各试验区积极探索、改革攻坚,涌现了不少新探索、新做法。
“我们坚持应用牵引,打造了一批破解难题、效益明显、推广易行的典型场景。”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禹金涛提到,在交通运输领域,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高速公路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风险,山东省培育打造了“高速公路运行监测与预警发布”场景。该场景针对外界环境、路况变化、危险行为等引起的道路风险,通过开展地质、气象、道路、车辆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精准评估驾驶风险,快速触达导航用户,高效处置道路事故。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启疆介绍,贵州省将公共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摆在优先位置,畅通数据流通利用血脉。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把数据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全省公共数据目录“一本账”,丰富了数据资源登记,鼓励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推动公共数据高效、有序、安全地归集和利用。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栾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