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城市穿上“隐形铠甲”

2025-07-25 22:36:5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面临灾害和风险时,具备耐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近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在全国首创“指标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模式,通过创建安全韧性城市指标体系,为城市穿上“隐形铠甲”。

“指标化”引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作为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生态城早在2008年建设之初就编制了世界上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纲领。在综合评估土地、水和生态环境容量等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划定禁止建设和控制建设用地,为韧性城市建设预留了空间。

近年来,生态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水系连通、韧性海岸景观、智慧应急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全面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在中新双方共同开展安全韧性城市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于2023年11月入选联合国减灾署“创建韧性城市2030”试点项目。

为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导航仪”作用,生态城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和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两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安全韧性城市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以指标引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据中新天津生态城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林德清介绍,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3项三级指标组成。

一级指标践行“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理念,将防范力、维持力、恢复力作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二级指标从“人”“物”“治”等方面,提出治理体制、监测预警等9条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实施路径;三级指标紧扣安全韧性城市“承受、适应、恢复”三个特征、针对沿海城市灾害特点,细化风险辨识、监测预警等33项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具体任务。

“项目化”构建实行闭环管理

为有效推动指标达成,生态城将顶层设计转化为项目清单,将抽象指标落实到具体任务,系统谋划了25个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项目。

比如在永定洲公园建设“短期”避难场所,完善应急供水、供电等设施,使其满足“短期”避难场所的应急需求;对防潮海堤分段进行加固提升,提高海堤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保证区域防潮安全。此外,新建雨水泵站、更新市政管道、完善消防站布局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工程都在项目库之列。

除此之外,安全韧性城市的构建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实现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整体规划,生态城建立了“分解实施—监测统计—评估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及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给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在指标分解实施环节,由我们局牵头组织各单位开展指标体系分解工作,明确各项指标的主要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形成以指标分解任务清单为核心的实施机制。”林德清介绍,在评估考核环节,牵头对整体指标完成情况和达标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做到过程的监控评估和指标达成进度更新,始终保持指标体系对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

生态城将继续发挥中新两国合作优势,借助联合国减灾署“创建韧性城市2030”全球试点项目,借鉴国内外经验,广泛采纳各方建议,密切关注国内外安全韧性城市发展前沿,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同时,积极分享生态城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做好生态城安全韧性城市发展经验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为国内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贡献“生态城方案”。

(中新天津生态城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