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在安徽合肥的神州鲲泰生产基地最繁忙的产线终端测试区里,身着抗静电服的工程师正围绕刚下线的新型电脑展开72小时不间断压力测试。这些运行着国产操作系统的设备,与鲲鹏技术路线架构深度协同,构建起从底层技术到操作系统的全栈国产化闭环——这是记者探访鲲鹏技术路线商用电脑产线时,最深刻的直观感受。
近日,年产能超30万台的鲲鹏技术路线商用电脑产线在神州鲲泰合肥生产基地正式揭幕。加上安徽省最大的单一鲲鹏服务器生产线,这片占地近百亩的产业基地内,两条信创产线如“双子星”般闪耀,推动安徽国产算力版图完成闭合。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指的是通过自主研发硬件及云等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产品,实现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行业人士认为,鲲鹏在商用电脑领域的落地,并非简单的硬件组装,而是承载着我国信创产业“从根到叶”的自主化攻坚使命。
华为主导的鲲鹏技术路线,是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构建起涵盖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全栈计算解决方案,推动服务器、存储等硬件国产化,适配国产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加速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神州鲲泰通过深度适配与优化,让这一技术路线在商用电脑和服务器产品中释放新活力。“这种‘根技术+OS’的垂直整合模式,使产品顺利通过金融级安全认证,成为政企、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可靠选择,更有望填补合肥在信创整机制造领域的空白。”神州数码信创业务集团副总裁周川说。
回溯5年前,神州鲲泰初落合肥时,安徽的信创板块尚显单薄。5年后的今天,拥有两条产线的生产基地已实现质变:标有“合肥造”的服务器已辐射全国金融、运营商领域,而新下线的鲲鹏电脑更精准直击泛政企行业的需求痛点。
在周川看来,这种“本地化制造+全国化辐射”的模式,使合肥基地成为长三角信创产业的关键支点。“鲲鹏商用电脑产线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国产PC的产能与交付能力,加速信创产品从‘试点’迈向‘普及’。”
鲲鹏商用电脑产线的启动,意味着鲲鹏技术从设计图纸转化为可规模交付的商用产品。“其意义远超产能数字本身,是国产技术路线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跨越,为破解商用电脑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带来了可能。”文渊智库研究员王超认为。
而其更深层的价值,则体现在生态聚合效应上。华为与神州鲲泰的合作,本质是“技术研发+制造落地”的强强组合。华为提供底层技术架构与通信技术积累,神州鲲泰注入智能制造经验与市场渠道,双方协同推动技术标准化与成本优化,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合肥,逐步形成以鲲鹏技术为核心的信创产业生态圈。
“这是信创整机制造的关键一步。”王超认为,双方的合作将在安徽催生信创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国产算力从终端到云端的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