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储”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我国在储氢环节仍存在补短板需求。
7月25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在基于盐穴的大规模储氢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的开工,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在开工仪式上评价,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空白,同时将为破解氢能气态储存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大规模盐穴储氢”项目由中盐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该项目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以推动盐穴储氢的规模化产业应用。
盐穴储氢,顾名思义,就是将氢气储存在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盐穴中。记者了解到,依托深层岩盐构造,盐穴储氢具备储量大、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其规模化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氢能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与自主性。然而,盐穴储氢也面临不少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为加快突破盐穴储氢关键核心技术,“大规模盐穴储氢”项目于2024年正式立项。“项目聚焦大规模储氢面临的安全、高效、经济等核心问题,全力攻克地质空间优选、新型材料研发、洞室结构设计、循环储释调控等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建设地质大规模储氢验证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清华大学教授、项目负责人梅生伟介绍。
此次开工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由中盐集团承担。工程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作为大规模地质储氢试验验证的工程载体,该工程将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看来,盐穴储氢是破解氢能全产业链贯通难题的“金钥匙”。他认为,“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将地下盐穴空间转化为氢能产业的“能量宝库”,打造盐穴储氢创新范式,必将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课题的深入推进,我们将围绕地下盐穴储氢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我国氢能战略储备能力提升,为未来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谈道。
据悉,目前全国已投入使用的盐穴储气库中,中盐集团参与建设的数量达94%,这些储气库在我国天然气市场发挥了重要的调蓄和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盐穴在储能、储氢、储氦、液流电池等更多赛道、更广领域的应用,努力构建盐穴‘多能并储’新格局。”李耀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