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运营仅1年就吸引200家AI企业扎根,张江模力社区正聚焦垂类模型,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没有主驾驶、安全员的“真无人”浦东造智己汽车出租车,在浦东机场与迪士尼度假区长途接驳专线上开启载客运营……上海浦东正打造成就AI梦想之城。
7月27日,在2025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上,浦东推出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种子基金,发布《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指引1.0》,成立数据要素市场价值评估中心和张江科学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介绍,未来三年,浦东计划新增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产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为成就每一个在浦东的“AI梦想”,浦东正打造“人、技术、场景”共生共荣的AI城市新形态。
AI产业发展离不开多元的金融支撑。目前,浦东已经设立覆盖企业各个阶段和聚焦重点领域的全过程基金矩阵,包括具身智能基金10亿元,种子基金20亿元,天使基金2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100亿元等。为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浦东还推出“两个100万方低租金空间”政策。此外,张江针对高成长性青年科创项目给予连续三年支持,每年最高100万元。
“本次发布的种子基金将投早投小,帮助人工智能初创团队解决‘活下去’的生存问题,实现‘聚起来’的产业集群,形成‘敢创业、爱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加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在浦东落地转化。”浦东创投集团总经理门庆兵表示。
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试金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介绍:“在实践中,不少企业面临‘场景怎么找、模型怎么选、效果怎么评’等落地难题。”《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指引1.0》就如同一部“模型应用指南”,为企业提供一套“看得懂、用得上、落得下”的参考路径。
会上,2025年浦东新区垂类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和十大场景需求正式发布,打通了场景和需求的快车道。李慧介绍,接下来浦东将为AI产业发展创设更为广阔的场景空间,计划释放医疗、民政、公安、气象、海事、社区、教育等超过30个应用场景。
“算力相当于AI产业的‘水电煤’,数据是AI产业的‘新能源’。”李慧介绍,为打造更为扎实的基础设施,今年年底,浦东将推出浦发黎明万卡智算集群,为产业提供充沛的算力服务;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也已在浦东启用,年内将采集1000万条高质量数据。
据了解,本次会上揭牌成立的张江科学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将以医疗健康数据为突破口,深化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数据要素市场价值评估中心将通过科学、客观、可验证的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提供客观、公允的数据价值基准,让数据价值从“难以捉摸”变为“有据可依”,从而克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难点,激发市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