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草莓产业升级有“方”  科技赋能破解连作难题

2025-08-06 15:18: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这日历把全年防控节点标得清清楚楚,咱们照着做就能避开病害高峰!”北京市昌平区肖村种植户齐进英手握《草莓365天防控日历》,在培训现场难掩兴奋。日前,北京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市乡村振兴农业科技项目“草莓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在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举办“草莓连作障碍解决方案与绿色防控大处方”培训暨成果发布会,为京郊草莓产业送上科技“大礼包”。

活动聚焦生产一线需求,北京农学院教授赵晓燕以“草莓连作障碍成因与系统解决方案”为题,剖析土壤板结、病原菌积累等核心问题,提出“作物品类轮换+生物菌剂调控”的组合策略;闫哲实验师则通过高清虫害图谱,现场演示红蜘蛛、蓟马等害虫的精准识别技巧,并演示了粘虫板与生物农药的协同使用方法。昌平区农技推广站农艺师周宇推介的“宝珠”“粉玉”等抗病新品种,引发种植户热烈讨论。

“以前靠经验打药,现在知道什么时候该防、用什么药。”种植户王淑英翻着日历感慨,“专家把复杂技术讲成了‘大白话’!”

成果发布环节,北京农学院副教授陈艳揭晓两项创新:“草莓栽培365天防控日历”,将全年12个关键防控节点以可视化日历形式呈现,标注施肥、用药、温湿度调控等具体操作;“有机植保OPP-T技术”,通过植物源农药与纳米生态膜的复合应用,实现化学农药减量70%的同时保障防效。

会上,北京农学院向种植户免费发放200余份技术资料,并建立微信群提供实时答疑。“后续我们将每月进园指导,确保技术落地。”北京市设施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农学院教授尚巧霞表示,团队已构建“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跟踪服务”全链条体系。

昌平区作为北京草莓主产区,年产值超3个亿,但连作障碍导致的减产问题曾困扰农户。北京市特色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宗静指出:“标准化防控技术将推动昌平草莓从‘产量导向’转向‘品质品牌导向’,为绿色认证和高端市场开拓提供支撑。”

从土壤修复到虫害防控,从品种升级到全程管理,这场开在合作社里的科技发布会,正将草莓产业的“痛点”转化为“增长点”。随着“365天防控日历”在田间铺开,京郊草莓的绿色转型之路已悄然启程。

(北京农学院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