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有人认为换季时输液能够疏通血管、预防脑梗,这是错误的。”8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立秋的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在会上对多个换季谣言进行澄清。
换季时节的认识误区有可能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王乐解释,输液并不能够“冲走”或者“疏通”血管内的动脉硬化斑块,盲目输液反而会加重心脏、肾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还有观点认为夏季高温时血压稍微高点没有关系,换季后自然会降下来。“这也是一个误区。”王乐说,恰恰相反,季节转换时血压波动会更加明显,高血压患者要坚持规律用药和监测血压情况,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报复性反弹,血管会在无声无息中受损。
“季节转换时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较大的昼夜温差会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因此心脑血管患者应对相关指标保持关注。”王乐说。
对于换季时节易出现的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瘙痒等不适症状,王乐表示,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干燥,湿度明显从高到低,这种湿度落差会导致人体首先出现肺部系统、皮肤等体表器官的不适感,症状包括干咳少痰、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瘙痒等。对此,中医认为,应对秋燥温和又有效的方式是选择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羹,同时避免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
俗话说,秋后蚊子猛如虎。近期多地高温多雨,传播疾病的蚊媒活跃,加之经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在部分地区出现,科学防蚊灭蚊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丁晟表示,不同蚊种可以传播不同的疾病,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库蚊可以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热、圣路易斯脑炎;各蚊种还可引起丝虫病的传播。例如,按蚊吸食感染疟原虫患者的血液时,疟原虫会进入蚊体内繁殖发育,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再次叮咬其他人,按蚊就会把疟原虫注入到健康人的身体内,从而导致疟疾的传播。
2021年,我国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不少人认为自己离疟疾很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人对疟疾认知不足,归国以后,感染状态比较轻,出现症状也不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危及生命。”丁晟说,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在我国是广泛存在的,疟疾传播的链条仍可能再现,应持续保持防护意识。
丁晟呼吁,社区、单位、公共场所等要经常性对蚊虫孳生地采取消杀措施,发动群众齐动手,清理整治环境,及时处理垃圾,有效阻断经蚊媒传播的疾病传染路径。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