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李禾
茂林修竹,鸟鸣幽涧。8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的东海云廊,漫步此间,不仅没有盛夏的暑热,还可以感受赏竹听泉的自然野趣。
谁能想到,这样一条长约25公里的生态走廊,竟然同时是一项水利工程。“定海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流域面积28.9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20.2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69平方公里,河道总蓄水量仅28万立方米。长期以来,我们饱受台汛之苦。”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局局长徐国中介绍。
为此,2019年10月,定海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实施五山水利工程,创新谋划做好“水利+”文章,致力于实现水利安民、水利富民、水利惠民。
据了解,项目建设“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四大工程,系统解决中心城区排涝问题。“上拦工程引导山丘来水排入水库或大海,西调工程在红卫、城北、虹桥三座水库之间建设分洪隧洞,疏导北片山丘洪水至虹桥水库。”徐国中解释说,“中提升工程在城区三条主要河道上新建3座强排泵站,增设永久地下压力涵管,实现快速强排入海。内循环工程依托城市主要道路,重新铺设主干排水网络,配套推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扩容,促进雨水收集、输送、排放高效衔接。”
五山水利主体工程于202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东海云廊景区全线开放。“我们通过立体防洪排涝体系和数智防台应用,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同时,我们利用水库群联网联调实现洪水资源化,每年增加可用水资源530万立方米,相当于城区群众三个月用水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徐国中说。
(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