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室内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首期“数字环境下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示范案例”,成为入选案例中唯一的演艺项目。
颠覆传统观演模式
自2013年开演以来,《又见平遥》累计演出超8400场,接待观众超6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10亿元,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单体旅游演艺项目。
《又见平遥》剧场于2013年1月20日宣告落成。该剧场是为《又见平遥》大型情境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剧场,它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与两千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
剧场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城内绵延起伏的屋面,有高潮、有低谷,一波三折,起起落落,仿佛在演绎着一幕幕人生大戏,也展示着古城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剧场内部有着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而表演者更深入观众中间,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讲述平遥古城故事传说
在《又见平遥》的剧本中,使用了戏剧、舞蹈、影像、音乐等方面的艺术元素。通过制造奇特空间,创作者希望观众可以沉浸其中,跟随剧情穿越回一百年前。
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在这些属于清末平遥城的印记中,观众们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见了故事端倪。慢慢地,隐藏在真实场景中的主线逐渐清晰。
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又见平遥》颠覆了传统的室内演出模式——没有传统舞台,没有观众席,首创了“行走式”的互动观演模式。在内容上,《又见平遥》展示了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和传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结合,带给观众新的审美体验、新的感官刺激,以及强烈的情感冲击。
科技呈现激活历史活力
平遥古城3D灯光秀以古城墙为天然载体,运用3D投影、三维楼体投影及立体声光电影等技术,打造18分钟沉浸式体验。
平遥古城3D灯光秀通过“混沌、势起、成就、万象、归一”5个篇章,以时间为轴展现古城从起源到辉煌的岁月变迁,借助飞流瀑布、星宿流转等逼真效果带来强烈视觉冲击。项目以“文化+科技”特点树立古城品牌形象,增强地方竞争力,通过光影交织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变迁,激发古城文化活力,实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生动融合。
(实习生 白天择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综合整理,受访者供图)